在我眼里的正盗版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直观上,“印刷质量”是一个最为重要的衡量标尺。无论从封面封底还是内页,“印刷质量”的好坏可以基本判定正盗版85%的可能性。在外封上,盗版黑白或彩色封面都会有或多或少比较明显的飘浮感,调色不正,或者书脊处颜色错位,书名印刷较虚等问题。在内页上,盗版会给人印虚了的感觉。盗版字迹印墨较重较浮,每页的文字印刷感都会像是扫上去的,而不是打印上去的,没有了正版字迹在纸张上的坚实感和清晰度。正版内页字迹之间通常干净,而盗版则会因各式各样原因留下墨点和印刷污渍。正版页码及篇章角标处通常工整,盗版如果放到日光灯下观瞧,一页纸页码通常不能对齐,排版凌乱。
从纯物理辨别的角度看,首先,传统盗版纸张做工粗糙,通常走入两个极端:过薄过黄的劣质印纸或过厚过白的一般打印纸。正版图书的图书专用印纸有些可以“白里泛黄”,闻起来有淡淡清香感。而盗版味道则杂质较多;其次,黑白或彩色配图清晰度也可以直观判断正盗版。正版黑白配图即使是老照片也会清晰可辨,盗版则会比较黑或模糊。仔细观看,特别在作者头像图片的分辨率上,应该可以很好察觉出盗版可能;第三,在成形书的变形、缺憾等直观盗版印象之外,专业藏书家通过对一些特定印刷、装订的书籍了解可以发觉盗版在这些方面的不同:如线装被改为胶装,铜版纸被改为胶版纸等等,这些较为专业的鉴别方法能做到的朋友不多。
在常识性问题上,传统盗版往往无可避免的出现错字别字问题,当然,这需要去真的读书才能发现。另外,在版权页提供信息也可窥见一二:例如与正式出版信息不符,出版年印刷年写错,条形码印错,出版社写错等等。国内曾出现过一代“错配出版社”的盗印书,不是这个社出的,出版商却标注了该社。还有就是版权意识淡漠,译著并未付给国外版权费却在国内正式出版,虽是正规出版社印制,但却也算另一种意义上的“盗”。
近年来,当当公然“按需印刷”也引起热议。同时,在一些稀缺绝版书需求刺激下的高仿、精仿等技术也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盗版的观念。甚至有“盗版做的比正版还正”的可笑现象。在一些已经确定绝版或传统经典老书面前,有一条个人观点:绝版多年的收藏稀缺书在市面上如果突然出现大量“全新正版”,价格还跟库存书一样便宜,就需要引起高仿精仿的怀疑了。另外,当同名书籍市场上突然出现一大批白菜价格海量可售时,也是批量性仿制的风险产生之时。
二手书浩如烟海,众多老师、专家经验较之我多而又多。只是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老师和专家集思广益,共议正盗鉴别之殇。总之一个目的,使真正爱书藏书之人买书“物有所值”,普及远离盗版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