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
这里“八山半水分半田”
有山地、丘陵,还有平原
这里也是襄阳市、宜昌市、荆门市三市交界处
具有“襄西之屏障,巴蜀之咽喉”之称
是“中国天然氧吧”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中国最具魅力文化生态旅游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荆楚文旅名县”
湖北省“中华诗词之乡”
01
南漳是座什么样的小城?
你若是初次来南漳,最先感受到的是这里的历史文化。
介绍南漳,就得从南漳的历史文化说起。
南漳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100多年,从商周时期开始,古罗国、古卢戎国、楚国先后受封于此。楚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路蓝缕,开启了楚国八百年的辉煌。这里是楚文化发祥地;春秋楚厉王时期的卞和(今襄阳南漳人)用忠贞演绎了“有眼不识金镶玉”的传奇故事,这里是和氏璧故里;东汉末年,刘备马跃檀溪经司马徽推荐“卧龙”诸葛亮,一场著名的《隆中对》,拉开了三分天下波澜壮阔的序幕,这里是三国故事源头。
中庐、临沮、思安,都是这里的“曾用名”。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依“南条荆山,漳水出焉”,思安县更名为南漳县,南漳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想了解更多关于南漳的历史和文化,一定要来南漳县博物馆转一转。
介绍南漳,又不能只说它的历史文化。
这里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白起渠所在地。秦国名将白起攻鄢时所筑“百里长渠”,两边星罗棋布着上百口堰塘,犹如“长藤结瓜”,至今仍灌溉着南漳、宜城的百万亩良田。
这里是“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南漳的山寨萌芽于史前,成型于楚汉,繁荣于明清。现存山寨数以千计,有名称、有规模的计有千座以上,其中代表性的386座已载入历史文物保护名录。南漳山寨群汇集了社会、历史、军事、民俗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是华中地区唯一的野生鸳鸯栖息地。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每年十月至次年四月,许多候鸟都会迁徙来此,尤其是鸳鸯,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千余只。还有苍鹭、绿头鸭、鸬鹚、白鹭……它们或四处觅食,或腾空而起,在青山绿水间,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里是中国天然氧吧。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八山半水分半田”地理结构共同孕育了南漳独特的山地气候,使得其天气景观、气候环境和人文气象资源都丰富多样,呈现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观。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均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的标准,是大自然恩赐的“天然氧吧”。
02
吃在南漳是啥体验?
南漳人的早上吃啥?豆腐面、牛肉面、包子稀饭、油条豆浆、水煎包、酱香饼、鸡蛋饼、猪油饼……这些都少不了。
早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面,加上香菜或者小葱看着就非常鲜。将碱面下滚水一捞,然后淋上做好的汤汁,舀一勺豆腐海带或者牛肉、牛杂,再配上一碗本地黄酒或者豆浆,那滋味,啧啧啧……
对于在外地的南漳人来说,家乡的味道可能是一张猪油饼。猪油饼有自己的特色,油而不腻,又香又脆,再涂抹上秘制辣酱或者黄豆酱,趁热吃,满嘴留香,想想就馋。
在南漳吃午餐,一定要尝尝八大碗,这是金南漳当之无愧的菜系担当。
“八”为吉利数,讲究四方桌加四板凳、八人席、八大碗、八筷八杯。
“金南漳·八大碗”有八大类二十八道菜,以本土农家菜为原型,采用“蒸、炸、焖、酥、煎、煮、炒”等方法精心打造而成。其中的荤三蒸——板桥蒸头碗、峡口蒸耙齿、蒸九仙板鸭,素三蒸——峡口蒸白蒿、蒸红薯、蒸南瓜尽显襄阳蒸菜的精髓。一句“怪酒不怪菜”也道尽了南漳人的诚意好客。
在南漳吃晚餐,可以选择独具特色的南漳干炒鸡。
制作原料与步骤并不复杂的干炒鸡,在煸炒的过程中不加一滴水,略带焦香的味道和香韧的口感,能征服不同人的味蕾。
南漳人也偏爱咸香微辣的烤牛肉和咕咚咕咚的火锅。
吃宵夜,白马洞夜市一定不能错过,这里既是美食聚集地,也是人间烟火的见证。
“四十八大泉、七十二河堰”的南漳,怎能错过水库鱼?白鱼条儿、鲢鱼、草鱼、石蹦子鱼……
03
在南漳,都得会些方言
南漳属于我国南北语音的交接处,县域语言十分复杂,既有南腔又有北调。县域西南部偏向武汉系列语言,县域西北部偏于河南系列语言。
南漳话的语音总体属于北方语音,与普通话相近。方言词语中的基本词汇同普通话大部分相同,但是,仍有一部分词汇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或者完全不同于普通话。
既然来到了南漳,那就一起学两句南漳话吧。
姑姑是(nián niér);男孩子是“儿娃子”;婴幼儿是“咪娃子”。
吃带荤的菜肴会说“吃场货”;说话不着调会说“丫儿半斤”;办事特别厉害会说“撩柞”;做事利索会说“遛巴”;很突然会说“冷不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