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十三世纪,来自北亚草原上的蒙古人如火山喷发一般异军突起,在短短的数十年内,他们凭借着极其强悍的骑兵力量横扫了亚欧大陆,建立起了人类历史上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后世史学家们在惊叹蒙古大军无可抵挡的强大战力的同时,也对蒙古大军的武器装备产生了诸多的疑惑——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弱小游牧民族,靠什么征服了一个个人口、版图、经济和军队数量远远超过他们的民族和国家?威震的世界的蒙古骑兵,到底装备着怎样的武器?而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正是蒙古骑兵非常重要的一件武器——蒙古弯刀。
油画《成吉思汗与蒙古铁骑》
说到蒙古弯刀,咱们就必须首先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蒙古弯刀的来源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像现在很多网文所说的那样,是“来源于阿拉伯弯刀”?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就得先从中国游牧民族的历史讲起。中国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区,是世界上游牧民族和游牧文明最早产生的地区。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开始,掌握了驯马技术的早期游牧民族就已经在草原地区形成,并开始与控制中原的商王朝进行持续的战争。这些早期的游牧民族,在与中原文明的斗争和交流中,也逐步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从而开始使用青铜制成的兵器。与中原军队侧重步战和车战不同,游牧民族擅长马战,所以兵器在形制上也都是从马战的需要出发。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出土的一批早期游牧民族所制造的青铜兵器看,他们所使用的青铜刀普遍长度较短,而且出现了明显的曲刃形制,这和同时期商周军队使用的直刃青铜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意味着,中国的游牧民族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使用曲刃刀。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蒙古弯刀最初的来源。
上图为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青铜刀,采取的是直刃形制,下图是几把鄂尔多斯出土的青铜刀,采取的是曲刃形制
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中原民族和游牧民族就各自沿着直刃刀和曲刃刀的方向向前发展,两者之间既不断交锋,又互相借鉴和学习。发展到唐朝晚期,辉煌一时的中原直刃刀的代表——唐横刀逐渐走向没落,而伴随着新兴的草原王者——契丹人的兴起,融合了中原先进的冶铁技术和草原曲刃刀传统的新式战刀——契丹长刀登上了舞台。契丹长刀最初是学习唐横刀的直刃刀形制,但因为契丹是一个游牧民族,骑兵为其主要战斗力,马战时直刃刀并不如曲刃刀省力、好使——这是千百年来游牧民族摸索出来的经验。所以,契丹长刀最终还是由直变弯,走向了曲刃刀的“游牧传统”。同时,为了更好地在劈砍时保护手部,唐横刀的那种小刀镡也变成了较大的圆形刀镡,这种圆形大刀镡深刻影响了日后的中国刀的形制。此后数百年间,无论是契丹铁骑还是女真战士,都是骑着战马、挥舞着这种战刀横冲直撞,让中原军队留下了恐怖的记忆。
出土于黑龙江的两柄辽金时代的战刀,非常直观地展示了辽金时代曲刃刀和直刃刀的差别
从历史的轨迹看,蒙古帝国在其兴起初期,应该也是使用这种契丹式的曲刃刀。在很多影视剧中,蒙古军队一出场,都是拿着那种弧度接近阿拉伯式的“圆月弯刀”,其实这是不符合史实的。蒙古作为后起的草原游牧民族,在兵器上必然是继承辽金兵器的血脉,而不可能直接使用阿拉伯式的弯刀。那么,大概从什么时代开始蒙古军队使用的刀逐渐接近后来我们所看到的的那种蒙古弯刀的样子的呢?这个问题,在南宋年间成书的《黑鞑事略》中可以找到答案。《黑鞑事略》的作者彭大雅曾在1236-1237年间出使蒙古,并以其亲身见闻写下此书,可谓是研究当时蒙古风土人情的第一手材料。彭大雅记述,当时的蒙古军队中,“有环刀,效回回样,轻便而犀利,靶小而褊,故运掉也易”。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个关键词:“效回回样”。所谓“回回”,有人想当然地以为就是阿拉伯,其实,“回回”在当时是中亚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总称。这些穆斯林民族,他们在历史上受到中亚突厥文化的影响,而突厥人所使用的的弯刀,在弯曲弧度上比契丹长刀更大,更利于马上作战。由于突厥弯刀的优点,中亚穆斯林各民族逐渐都采用了突厥弯刀的形制。突厥弯刀甚至影响到了阿拉伯人,原本使用直刃刀的阿拉伯人发现了突厥弯刀在马战中的优势之后,也开始用这种弯刀代替直刃刀。没想到青出于蓝,后来阿拉伯弯刀成了世界知名的冷兵器,名气上反而超过了突厥弯刀,以致于一提到弯刀,大家就自然想到了阿拉伯弯刀。
现代复原的突厥轻骑兵画像,注意其使用的弯刀形状
蒙古帝国在1219-1223年期间进行了第一次西征,灭亡了中亚大国花拉子模。在战争中,蒙古人接触到了突厥弯刀,发现其非常适合以骑兵作战为主的蒙古军队,于是开始在原有辽金式样的曲刃刀的基础上,模仿突厥弯刀的形制打造出升级版的蒙古弯刀——也就是彭大雅所看到的“效回回样”打造出来的“环刀”。这种刀较之中国原有辽金曲刃刀优点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就是“轻便而犀利”,使用起来不需要太大的力量,不容易疲劳。曾和蒙古军并肩作战灭亡金朝的南宋大将孟珙也在《蒙鞑备录》中评价蒙古弯刀“刀甚轻便”。另外,这种刀“靶小而褊”,也就是说,刀把较短较细,正好一只手的长度,这样在腰间佩戴此刀不会经常碰到左臂,非常方便骑马。
《元世祖出猎图》局部,注意图中蒙古武士腰间的弯刀样式
稍微有点物理常识的人肯定都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兵器的重量对于杀伤力是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尤其是马上作战,骑兵使用的马刀主要用于劈砍,刀必须有一定的分量,砍下去杀伤力才大。从西汉出现环首刀开始,中国传统刀的设计理念一直是追求刀身的厚重的。然而,蒙古弯刀却如此轻便,杀伤力难道不会受到影响吗?这就要从蒙古弯刀的使用方法说起了 。蒙古弯刀的使用方法并不是传统马刀的劈砍方式,而是主要采用“拖刀”的方式。所谓“拖刀”,就是骑兵在骑马冲击对方时,右手握住弯刀,刀刃朝前,右臂展开,让弯刀随着战马一起高速前进。在接触敌人的一瞬间,靠着战马冲击的速度,让刀锋直接割破对方躯体,或者干脆直接割掉头颅。这种刀法至少有两个好处,一个是骑兵不需要费力去劈砍,非常省力,一个是刀锋割开敌人身体以后会自然滑开,不用像劈砍那样再去费力把刀从敌人身体上拔出来。在电影《蒙古王》中,铁木真与札木合进行的决战中,就出现了手持双刀、采用“拖刀”刀法冲击对方大军的敢死队形象。看过这一段镜头的人,一定知道“拖刀”的杀伤力有多大。
电影《蒙古王》中使用“拖刀”冲击对手的敢死队
正因为蒙古弯刀的这个使用特点,所以蒙古骑兵在作战时,往往是采用不断冲击的战术来杀伤敌人。在电视剧《成吉思汗》中,我们经常看到蒙古骑兵和冲到敌人阵中就停下来拿着弯刀奋力劈砍的镜头,其实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对蒙古骑兵而言,速度就是生命,如果停下来拿着弯刀和敌人对砍,这简直就是扬短避长。而且,蒙古弯刀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根本不适合进行劈砍,蒙古骑兵如果真的需要和敌人进行正面肉搏的话,一般也不会用弯刀,而是使用铁战斧、铁骨朵等重量较重的单手武器,它们在肉搏中的杀伤效果要比弯刀好得多。遗憾的是,国内各种关于蒙古帝国题材的影视剧中,很少出现这些武器的身影,弯刀几乎成了蒙古骑兵唯一的短兵器。不知道是该说蒙古弯刀名气太大了呢,还是该说道具师们实在是偷懒呢?
一名蒙古骑兵的近战武器装备,可见除了弯刀还有铁骨朵和战斧
众所周知,蒙古帝国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庞大的世界性帝国,其四大汗国及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合在一起,疆域几乎囊括了大半个欧亚大陆。所以,蒙古人也在不同的地域中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例如,元朝的蒙古人就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而伊儿汗国的蒙古人则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同地区的蒙古弯刀也受到了不同地区兵器文化的影响。这其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刀镡。我们上面说过,蒙古原先使用的辽金式的曲刃刀,采用的是较大的圆形刀镡。
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汗的佩刀,注意其十字形的刀镡,明显受到了“舍施尔弯刀”风格的影响
留在蒙古本部和统治汉地的蒙古人,弯刀的刀镡此后依然沿用着这一中国特色的刀镡。而生活在中亚、西亚的蒙古人,他们所使用的的蒙古弯刀则受到了发源于波斯的“舍施尔弯刀”的影响,采用了极具特色的十字形刀镡。另外,受到“舍施尔弯刀”影响的蒙古弯刀,其弯曲弧度会比受到辽金刀影响的蒙古弯刀的弯曲弧度更大,刀身也更为细长。所以我们就会发现,在不同地区的蒙古弯刀有着不一样的形制和风格,这大概就是蒙古人作为曾经的世界性民族而留下的历史印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