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被简称为晋,又称“三晋”大地。是因为西周初期大规模分封诸侯,山西中南部为十余个诸侯的领地,其中主要诸侯国是晋国。后来晋国发展强大时期的疆域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东部。晋国卿族赵、魏、韩三家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分晋国,成为实际上的三家诸侯国。山西至今仍有晋城、晋祠、晋中等地方,但是为什么石家庄东部有个城市叫晋州呢?下面小编带您一起寻找答案。
河北省晋州市区位图
公开资料显示晋州市现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有2500余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春秋初期 ,白狄(少数民族其中一支)在今晋州市十里铺村附近建小诸侯国--鼓国,子爵,都鼓聚(今十里铺村)。鼓聚有昔阳亭。周景王十五年(公元前530年),晋国大臣荀吴率军队伪装和齐国军队会盟,向鲜虞国(今正定县新城铺附近)借道,趁机包围了鼓国都城。一直围困三个月,鼓国人食竭力尽。晋军攻克鼓国,未杀一人,俘获鼓国国君鸢(革是),返回晋国,向宗庙献功之后,归晋国所辖。周景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21年),鼓国背叛晋国重归鲜虞国。次年六月,晋国荀吴率军攻取东阳(今邢台市)派兵绕道带着兵器藏在昔阳门外,偷袭鼓国成功。又将鼓国国君鸢(革是)俘获,押回晋国;并派晋国大夫涉佗驻守鼓国。自此鼓国又归晋国。战国时期,晋州市境内设城邑下曲阳(今鼓城村附近)、昔阳(今十里铺村)。后燕国、齐国、赵国先后攻占过昔阳。直到成吉思汗十年(公元1215年),置晋州,治所在鼓城县治(晋州市区),辖鼓城一县。晋州这个地名才开始出现在记载之中。
晋国强盛时期版图
古籍中记载:东晋朝廷南京定都以后,由于北方连年战乱灾害,当时的北方人很多人迁徙来到南京附近的许多州县落户,东晋朝廷为了稳定民心将南京附近一些州县改成北方城市名字,所以当时南京附近也有徐州、豫州等名字,后代为了和北方区分一般简称为南豫州、南徐州,那么晋州名称由来是不是也像东晋时期在南京附近置侨县侨州那样呢?
洪洞大槐树
民国《晋州志》记载,晋州苑氏,上谷人,元初任正定路总管,始迁居晋州沙头(今龙头)村。纪氏,元末迁居晋州耿庄(现深泽)。吕氏,明初吕文自南直风阳迁居晋州小彭,其曾孙吕正复迁居城内。秘氏,明洪武初自山西迁居晋州常营村。朱氏,明洪武初朱圯自南京朱家港迁居晋州大尚村。刘氏,明永乐初迁居晋州周家庄、晋州城内和东寺吕村。姚氏,明永乐初迁晋州韩庄村。李氏,明永乐初始祖李庄岁贡,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晋州西李家庄,后有一支迁东李家庄。耿氏,自山西迁居北辛庄。韩氏,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晋州宿村,后分支迁雷陈、邵庄。茹氏,永氏初,名茹清的人,从军入籍晋州茹家寨。孔氏,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孔谅由永平迁居晋州北小吾村。杨氏,明中叶,从山西大同,迁居大兴县,后人杨利再迁居晋州楼底村。北赵家庄家谱记载,“吾祖张氏祖居山西洪洞县,自明正德年间奉旨自居直隶晋州”。
山西人口外迁射线图
民国《晋县乡土志》记载“张、王、李、赵四姓县境最多,盖自明永乐时自山西迁晋州。
晋州市在石家庄市区位图
由以上文献资料得知,晋州名字从元朝得始,正是我国北方地区在北宋灭亡之时,金、辽、元朝频繁的战争使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残存下来的人如果想迁徙他乡,山西是最近的最好的选择,并且当时的晋南地区不是军事必经之地,相对安全,于是当时的山西人口急剧增加,而同时期交通便利的军事重地的河北地区经历有大规模战乱灾害后,人口大量减少,在军事战争结束之后的和平时期,大量山西人迁徙而来(或许是朝廷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