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春秋时因湖沼一片,鸠鸟繁多而名“鸠兹”,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县,因“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始名“芜湖”。
芜湖市历史代表文化为皖江文化,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 和“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美誉。
芜湖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 ,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 ,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及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成员城市。
芜湖市是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也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芜湖港通江达海,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还建有城轨芜湖轨道交通和芜湖宣州机场。
芜湖市近几年以打造全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基地、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基地、全国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为目标,加快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2022年,芜湖市汽车产量111.1万辆、占全省63.6%,新能源汽车产量21.5万辆、占全省40%。
2023年前5个月,芜湖市汽车产量35万辆,占全省一半以上。
目前,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400家,培育出上市企业4家,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等纷纷落户芜湖。
芜湖市是一座群英荟萃的城市,下辖的城市个个都是规划王者,产业高地,极具特色。
#芜湖市#辖#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湾沚区#、#繁昌区#5个市辖区和#南陵县#,代管县级#无为市#。
在过去的2022年,芜湖市各县市区奋勇争先,交出了满意的经济答卷。
镜湖区以791亿元的经济总量排名第一,GDP增速达到了2.5%。
经开区排名第二,经济总量达到了654亿元,GDP增速高达8.3%。
无为市是芜湖市的经济强县,也是安徽省县域经济的标杆,经济总量达到了609亿元,GDP增速达到了5.2%。
鸠江区经济总量排名第四,达到了569亿元,GDP增速达到了0.5%。
弋江区经济总量排名第五,达到了557亿元,GDP增速达到了3.9%。
湾沚区经济总量达到了408亿元,排名第六,GDP增速达到了6%。
繁昌区经济总量达到了383亿元,排名第七,GDP增速达到了5.9%。
南陵县排名第八,经济总量达到了341亿元,GDP增速达到了6.2%。
三山开发区经济总量达到了190亿元,排名第九,GDP增速达到了3.4%。
综上,镜湖区,经开区,无为市分列芜湖市经济总量的前三。
首先,三座城市常住人口较多。
在芜湖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之中,排名第一的是无为市,达到了82万人。
排名第二的是鸠江区,常住人口达到了54万人。
镜湖区以48万人的常住人口排名第三。
经开区常住人口较少,只有18万人。
其次,三座城市产业特色鲜明,区位优势凸显,多重战略机遇叠加。
镜湖区产业互联网及共享经济支撑引领作用凸显,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互联网企业超500家,人力资本、 研发创意等七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以平台经济为主导产业的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镜湖区金融业加速集聚,全区类金融机构达1200家,到位资金超2500亿元。
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十三五期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2.3亿元。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在镜湖区交汇。
国家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政策改革创新示范试点在镜湖区叠加。
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建设进入提档升级阶段,商合杭高铁开通,镜湖区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2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
镜湖区作为芜湖服务资源集聚高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和城市形象展示窗口,因势而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强化优质服务品供给。
镜湖区积极参与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建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镜湖区发展新空间有望不断拓展。
未来的镜湖区将进入能级跃升加速期。
镜湖区依托日益改善的发展条件,以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深度参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为突破。
镜湖区通过新经济发展、城市功能提升、民生事业改善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缩小与发达城市“第一城区”的差距。
未来的镜湖区将进入产业升级关键期。
抢抓芜湖市建设全国率先迈向中高端的智造名城契机,以实体经济发展为着力点,以互联网产业作为应用场景的拓展、消费的丰富、渠道的延伸和产业的升级。
镜湖区互联网产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将持续强化,发展优势将进一步放大。
未来的镜湖区将进入开放融合机遇期。
镜湖区成为芜湖战新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和芜湖融入国内大循环的主要承载节点。
这对上海、合肥、南京、杭州等城市要素资源将可能产生更强的吸引力,进而推动镜湖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镜湖区“十四五”将迎来内外开放的机遇期。
“十三五”时期,是经开区经济总量提升最多、产业结构优化最明显、发展质量提升最突出、资源环境保护成效最为显著、合作开放成果最为集中的时期之一。
从区域形势来看,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进一步凸显开发区地理区位优势。
“十三五”时期,经开区长期以来接受苏沪浙经济辐射,大批苏沪浙厂商在经开区投资兴业。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商合杭高铁湾沚站投入运营、芜宣机场建成通航,经开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条件愈发明显。
“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加强合作,极大地增强了长江大动脉对全国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助于长江沿线区域成为全国最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涵养圈。
芜湖位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地理中点(芜湖到江西湖口和上海的距离均为370公里),其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经开区可利用这一优势,以打造长江经济带中下游联动发展的动力中继站为目标,助力芜湖在长江经济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到2025年,经开区将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及汽车电子、智能家电产业等产值超千亿元产业。
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同时抢抓自贸区发展机遇,形成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
到2035年,经开区实现综合实力全面跃升,经济总量在2025年基础上翻一番,产业创新能力达到长三角前列。
无为市十三五期间综合实力取得历史性提升。
无为市全市生产总值达511亿元,较2015年年均递增8.1%,人均生产总值4.81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1:48.5:40.5。
无为市“电、食、钙、羽”四大主导产业加速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
无为市荣获2018年度“全省制造业综合十强县”,获批“安徽省特种电线电缆特色产业基地(集群)”“中国羽毛羽绒之乡”。
无为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速,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4万吨左右。
无为市连续两年入围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成功实现“撤县设市”,121万无为人民23年的夙愿得以梦圆。
未来几年,无为市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机遇更具战略性和全局性。
从国家层面看,新发展格局带来了新机遇。
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无为市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力优势、市场优势愈加凸显,特别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必将更大力度激活无为市经济发展的活力。
从重大战略看,新发展平台带来了新机遇。
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密集叠加,无为市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节点城市,在国内省内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有利于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参与这些平台的开放发展,必将更大程度释放无为发展的潜能。
从自身发展看,新发展空间带来了新机遇。
无为市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强四好”现代化新兴滨江城市和芜湖市域副中心城市。
加之撤县设市后县域管理权限更加开放、城市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城市品牌更加响亮,有利于无为市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增强城市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发展品质。
镜湖区,经开区,无为市是芜湖市发展的三驾马车,对于芜湖市争先进位,巩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镜湖区,经开区,无为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仅走在了芜湖市前列,更是走在了安徽省乃至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
希望镜湖区,经开区,无为市三座城市一直保持昂扬阔步的态势坚定的走下去,闯下去,为芜湖市的加快发展贡献自身更大的力量。
随着镜湖区,经开区,无为市的激进奔康的发展态势不断加强,相信芜湖市有朝一日会早日实现GDP破8000亿元的宏伟目标,成为安徽省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