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开车不安全,还有哪些法律风险?可能会受到哪些处理?警察具体是如何界定的?】
喝酒开车不仅不安全,还涉及多种法律风险,可能会受到刑事、民事和行政处罚。具体介绍如下:
1. 刑事责任:根据法律规定,醉酒驾驶属于刑事犯罪行为。若醉酒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中国,2010年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已将醉酒驾车定为犯罪。
2. 民事责任:如果因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损害,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这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误工减少的收入。若造成残疾或死亡,还需赔偿辅助器具费、残疾赔偿金、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
3. 行政处罚: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会导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驾驶者进行处罚。如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情况下,会被吊销驾驶证,并约束至酒醒,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且即便重新取得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如果是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事故,则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警察界定酒驾的标准主要依据的是《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的规定。通常情况下,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法定标准即可认定为酒驾或醉驾。
酒驾和醉驾的法律界定是明确的,且有具体的血液酒精含量标准来区分。
根据国家标准GB19522—2010,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驶,即“酒驾”。而血液酒精含量大于80mg/100ml则属于醉酒驾驶,即“醉驾”。这一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规定来界定的。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这意味着,一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过这一标准,驾驶者将面临刑事责任。
此外,法律也规定了某些情况下不予立案的情形。例如,如果醉驾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如血液酒精含量不满150毫克/100毫升,可以认定为不构成犯罪。这是根据《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综上所述,酒驾和醉驾的法律界定是基于血液酒精含量的具体数值,而且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减少由酒后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因此,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切勿饮酒后驾车。
喝酒开车的法律后果非常严重,可能面临刑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以及行政处罚。为了个人和他人的安全,切勿酒后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