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新西兰的“毛利文化”吗?毛利文化作为新西兰古老文化的代表和新西兰文化传承中重要的一部分,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在新西兰的华人或是准备去新西兰的华人都应该了解一下新西兰的毛利文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古老的图腾文化、传统的碰鼻礼、独有的战舞,毛利人的传统深深地影响了新西兰整个国度,而关于毛利人的各种起源传说也为这个民族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毛利人(Māori)是新西兰境内的原住民。“Māori”这个词在毛利语语境中表示“正常”或“正常人”之意,当时的欧洲人进入新西兰地,毛利人便如此自称。多数考古学和历史学者认为毛利民族是从库克群岛和波利尼西亚地区而来。也有学者认为毛利民族及所有南岛语族的发源地最北可以追溯到西太平洋的台湾,这在语言及传统建筑上有明确的证据。
在新西兰,你会时刻感受到毛利文化的存在,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毛利文化是新西兰特别注重保护的原生态文化。据人类学家考证,毛利人原为亚洲居民,公元3世纪时漂洋过海,迁徙至南太平洋的波利尼西亚群岛。
毛利人的文化绚丽多彩,毛利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时代相传下来,有音乐、美术、手工、寓言以及有关whakapapa (族谱)的记录。传统艺术包括雕刻、编织和纹身术(tamoko)等在全国各地历久不衰。组舞(kapahaka)艺术中融合了合唱、节奏舞步和气势凶猛的战舞(haka),是游客必看的节目。
毛利人的欢迎仪式(powhiri)以挑战(wero)为序幕。由主人(tangatawhenua)一方的勇士向客人(manuhiri)提出挑战。这名勇士通常手持长矛(taiaha),会将一个象征性的东西(通常是一段小树枝)放到地上,客人应将树枝捡起,以示自己为和平而来,不抱任何敌意。然后,主人一方的女士们(kuia)会为远道而来的客人表演节目(karanga),通常是高声呼唤或吟唱。来客中的女宾们在经男宾前方步入会场时应做出回应。
毛利文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刺青和歌舞。刺青是毛利人的民族艺术,也是世代传承的文化精髓。与通常所见的纹身不同,毛利人的刺青蕴含神圣意义,具有等级之分和地位象征。
毛利人的每一幅刺青图案都独一无二,就像每一个人的简历,分别记载着他们的职业、地位、成就等。对于毛利人来说,刺青非常重要。凡经常抛头露面或居于重要地位的男士,都要在脸上、腿上、背部和臀部刺上柔美的曲线或漩涡状花纹;女人一般只在嘴角和下巴处刺上花纹。男士面部的刺青花纹越是浓墨重彩,重重叠叠,越表明其地位显赫。出于记载事件和图案重叠效果的考虑,很多男士身上的刺青需要多年时间分步进行。
毛利族男女都能歌善舞。男士舞蹈较为震撼。他们跳的“哈卡舞”表现的是骁勇善战的男士们参加战斗的场景(毛利战舞)。在一次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开幕式上,记者有幸观赏。数十名身材魁梧、手持利器的毛利族男士似一个个勇猛的武士,在宽敞的草场跳起了“哈卡舞”。武士们上身裸露,前胸、后背和双臂上抢眼的刺青使他们显得格外威风凛凛。谢幕时,武士们列队在论坛首脑们面前,再次瞪目吐舌。这一次可不是表示“不屈”和“顽强”,而是向各国领导人表示热烈欢迎。
另外不同于其他国家地位受到压迫或遭同化的少数民族,毛利人在新西兰拥有非常多的话语权,其文化保存得非常完善,传统语言毛利语甚至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在当今世界各国中也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