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与莫桑比克、南非、博茨瓦纳和赞比亚相邻。这个国家曾经是非洲南部较为发达的工业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被称为“南部非洲粮仓”。然而,经过几十年的政治动荡、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这个国家沦为了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民生活在极度困顿之中,甚至连吃饱饭都成了奢望。
近日,一位英国摄影师在该国的戈纳雷州国家公园中拍摄到了一幕令人震惊的场景:一头重达6吨的大象死于雷击,不到24小时后,它的尸体就被当地居民瓜分殆尽,只剩下一副骨架。这些居民不顾卫生和安全的风险,抢夺着大象的肉和皮毛,甚至连内脏和血液也不放过。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解决几天甚至几周的温饱问题。
这样的情景并非个案,在津巴布韦,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据统计,该国目前有200多万人面临粮食危机,需要紧急援助。该国失业率超过94%,必需品持续短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只有200美元,位列全球倒数第三。该国通货膨胀率高达384%,货币贬值严重,人们上街买个菜都要背着两个麻袋的钞票。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只能靠着微薄的收入或者偶尔的运气来维持生存。
那么,津巴布韦是如何从一个相对富裕的国家走向如此悲惨的境地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它的历史和政治说起。
津巴布韦原名罗德西亚,是英国在19世纪末殖民非洲时所建立的一个殖民地。当时英国商人罗德斯通过欺骗和暴力手段占领了当地土著人的土地,并开发了矿产资源和农业生产。英国人在当地建立了白人少数统治的制度,对黑人实行种族歧视和剥削。黑人只能居住在贫瘠瘦弱的土地上,而白人则占有了大部分肥沃高产的农田。到了1975年时,津巴布韦白人数量接近3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
二战后,随着全球反殖民化和民主化浪潮的兴起,罗德西亚也开始追求独立。1965年,在当地土生白人总理伊恩·史密斯的领导下,罗德西亚单方面宣布脱离英国统治,不再尊崇英国女王,并将国名改为“罗德西亚”。当地黑人为了实现民族解放、获得更多权利,发动了游击战意图推翻白人统治。而英国也因为当地白人政府脱英一事而极为不满,联合他国和国际组织发动了国际制裁,也因此当时国际上并未普遍承认罗德西亚的独立。
左右不讨好的白人政府,十几年后,便在内忧外患之下垮台,而黑人则在此后成功登上了津巴布韦的政治舞台。1979年,经过黑人的不断抗争,罗德西亚国内各政治派系达成了和平协议,并在1980年举行了包括黑人在内的全国大选。尽管白人群体有西方列强的支持,但由于长时间的种族歧视,导致他们缺乏黑人群体的信任,最终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黑人将选票投向了带领津巴布韦走向独立的黑人政党领袖穆加贝。大选获胜后的穆加贝,成功出任总理,同时将国名从“罗德西亚”改为“津巴布韦共和国”。
独立之初的津巴布韦,经济增速一度保持着以往的活力。但随着苏联的解体,英美为首的西方列强不再需要在非洲刻意扶植亲西政权,因此也逐渐停止了对津巴布韦的援助,加上连年的旱灾和卷入邻国内战,进入90年代后,津巴布韦的财政经济逐渐出现困难。而土地分配的不均衡无疑加重了这一负担。
土地问题是津巴布韦独立后最敏感和最复杂的问题之一。独立时,数以百万的黑人仍然是农业人口。而全国土地面积的49%却为二十多万白人移民所占有,几千名白人农场主占有多达三分之一的全国农业用地。白人移民所占有的大多是肥沃高产的农田,而至少有600万黑人拥挤在贫瘠瘦弱的土地上。1980年,全国90%以上的农业产值均来自白人农场。
独立之后的津巴布韦,是一个政治上黑人占据主导权,而经济上却由白人所控制的国家。此外,当时英国为了保障津巴布韦境内的白人农场主利益,逼迫津巴布韦与之签订了一份协议,规定给予白人农场主十年的缓冲期,而在此期间津国不但不会对其进行土地改革,而且被要求在日后土改时,给予土地被征收的白人农场主一定的补偿。这一协议的存在,使得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阻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穆加贝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试图通过和平和合法的方式进行土地改革,即通过购买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再分配给黑人农民。然而,这种方式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首先,由于国际制裁和经济危机,津巴布韦政府缺乏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土地;其次,由于白人农场主对土地的高估和不愿出售,津巴布韦政府难以找到合适的土地来源;第三,由于英国政府没有兑现其承诺的援助和支持,津巴布韦政府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可。因此,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津巴布韦政府只能征收了不到白人农场主土地总量的10%。
在这种情况下,津巴布韦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逐渐高涨,一些黑人农民开始自发地占领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并与之发生冲突。穆加贝政府为了平息民众的不满和维护自身的权威,也开始采取更加激进和暴力的土地改革措施。1999年,穆加贝政府提出了一项名为“快速土地重新分配计划”(Fast Track Land Reform Programme)的方案,旨在在两年内征收白人农场主约3000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的土地,并分配给约75万户黑人农民。该方案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或公正评估,也没有给予白人农场主任何补偿或安置。该方案遭到了白人农场主、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然而,穆加贝政府并没有理会外界的反对声音,而是动用了武装力量和民间组织,强行执行了该方案。在2000年至2005年期间,津巴布韦政府征收了约4000多个白人农场,将其分配给了约17万户黑人农民。这些黑人农民中有一部分是穆加贝政府的支持者、亲信或退役士兵,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技术、资金或经验来经营这些农场。因此,在土地改革后,津巴布韦的农业生产大幅下降,粮食短缺、饥荒、贫困等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土地改革引发了国内外的抗议和制裁,津巴布韦的经济也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津巴布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高昂的物价、低微的收入、恶劣的环境、腐败的政府,还要面对饥饿的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头死于雷击的大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份难得的食物。他们不顾一切地抢夺着大象的肉和皮毛,不管是不是合法、卫生、安全。他们只想活下去,只想填饱肚子。
这就是津巴布韦的现状,一个曾经富裕的国家,如今沦为了一个穷困的国家。一个曾经自豪的民族,如今沦为了一个饥饿的民族。一个曾经美丽的国土,如今沦为了一个荒芜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