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34个一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为了叙述方便,这里都称省份。这34个省份的名称和简称都有其历史文化地理渊源,各有由来,或体现本省的历史文化,或表征当地的地理风貌,或与其生息繁衍的民族有关等等。本文从地理方位、江河湖泊、下辖州府、皇帝相关、民族语言和其他等6个类别来盘点一下各个省份名称和简称的来源。由于篇幅较大,分两期叙述,今天先讲前两类。
秦和山东六国
一、地理方位类
1.山东: 山东早期是一个地理区域,战国时期,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包括了除秦国以外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有“山东六国”之称。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山东行中书省,清初设置山东省,从此“山东”成为本省的专名。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大部分属齐国、鲁国之地,因此山东也有齐鲁大地之称,简称“鲁”。
2.山西: 因地属太行山以西,故名山西。春秋时期,山西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故山西又称“三晋”。 秦汉到隋唐, 因为山西在黄河的东边,山西一直俗称为河东。直到元代,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 明朝设山西布政司,清朝沿用山西二字,设置山西省,以“晋”为简称。
3.河南: 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称河南。隋朝曾在河南境内设有河南郡, 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代设河南布政使司,清代改河南省。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因此河南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象形字“豫” 由此诞生,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元代行省
4.河北: 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唐朝置河北道,北宋时期,河北南部属河北路,后分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元朝河北为中央直属的中书省,明代为北直隶布政司,清朝为直隶省,1928年改为河北省。河北简称“冀”,古代河北属冀州之地,冀州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是九州之首、天下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境内有燕、赵两个大国,因此也有燕赵大地之称。
5-6.湖南、湖北: 分别以在洞庭湖南北而得名,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孪生兄弟。宋初置荆湖南北两路,简称湖南路、湖北路,湖南、湖北之名由此始。元代,江南部分属湖广行中书省,设有荆湖道宣慰司。明朝,湖北湖南属湖广布政司,清康熙三年,湖广分治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司;北为湖北省布政司,是为湖南、湖北建省之始。湖北简称“鄂”,源于比楚国还早的鄂国,是夏商时期黄河流域一个以捕鼍(鳄鱼)为生的部落建立的国家,后被迫迁至湖北境内,而在古代,鼍、鳄、鄂为通假字。湖南因境内最大河流“湘江”而简称“湘”,而“湘”与“相"字有关,其产生据说与纪念舜帝相关。湖南和湖北都是古代楚国的核心区域,楚文化对两省影响深远。但两省都没有使用“楚”的简称,一是两省都有比“楚”更加古老的文化,二是谁用“楚”,对方都会不服。所以现代才有“荆楚文化”和“湘楚文化”之分。
荆湖南、北二路
7-8.广东、广西: “广”字源于先秦古地名“广信”。北宋时期,两广以广信为分界,东谓广南东路,即广东,西谓广南西路,即广西。元朝,广东路隶属江西行省,广西路隶属湖广行省。元末1363年,广西从湖广行省分出,设立广西行省。1369年,广东从江西行省分出,改广东道为广东行省。此后,广东、广西一直作为省名沿用至今。《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八树,在贲隅西”。因桂树成林的景观,秦代设立桂林郡。但这个“桂”非桂花树,而指的是中药之肉桂。“桂林八树”后来演变成“八桂”,成为广西的代称,“桂”也成为简称。广东简称“粤”,主要是因为这里居住着南越部族。古代“越”通“粤”,泛指岭南地区,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将“南越”改写为“南粤”,从而使得“粤”字代表广东逐渐固化。同样,两广都不使用“广”作为简称,一是两省都带“广”字,容易混淆,二是任何一个简称“广”都会引起另一个的争议。
9.江西: 因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名,宋代设江南西路,元朝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为江西设省之始。明代设江西布政司,清朝改江西省,此后一直沿用江西省名。江西简称“赣”,因赣江由南向北纵贯全省。赣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得名,但一直到清朝,“赣”也往往是指赣南一带,“江”才是江西简称。清代官方文书中大量使用“江省”、“江境”等词称呼江西,而“江”作为省称,但由于易与江苏、黑龙江混淆,近代才以“赣”为简称。
南宋各路
10.陕西: 陕西之名可追溯到周代。西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陕西”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于唐代,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设立了陕西节度使。宋代,陕西首次被用作地方行政单位的名称,即陕西路。随后,元代设置陕西行中书省,正式作为省名。陕西简称“陕”或“秦”,“陕”为取省名中一字,“秦”则是因为陕西曾经是秦国和秦朝的政治中心。
11.海南: 《隋书》记载“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后设崖州,为“海南”表述为海南省作为的最早记载。隋后改崖州为珠崖、临振二郡。唐朝又设琼州(范围为今海南),民间称雷州为“海北”,琼州为“海南”。历史上,海南先后属广西、广东管辖。1988年,海南从广东分离,才独立成省。海南简称“琼”字来源唐朝时设立的琼山县,而琼山县的得名,则源于县境有一座名叫“琼山”的小山,山上的石头洁白润泽如玉,叫琼山,位于今海口市琼山区甲子镇仙民村境内。
二、江河湖泊类
12.浙江: 古称“折江”,因省内最大河流钱塘江蜿蜒曲折如“之”字而得名“折江”、“之江”。浙江,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布政司,为浙江得名的开始,清置浙江省,并取省名中的“浙”作为简称。
13.黑龙江: 因黑龙江河流而得名,黑龙江名称最早见于《辽史》,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龙,故名黑龙江,取省名中的“黑”字作为简称。
《尼布楚条约》签订时的东北
14.辽宁: 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名。唐代,辽河流域隶属于河北道。到了辽、金时期,这里被称为东京路。元代设立了辽阳行省,明代则为辽东都司。清代末期,随着东北地区的变化,奉天府(今沈阳)取代了盛京城(今沈阳故宫),最终在1929年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命名为辽宁省,取最具代表性、且省名中有的“辽”字作为简称。
15.青海: 青海省的名称来源于境内的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湖在历史上被称为“西海”、“仙海”或“仙海鲜水海”,青海湖及其周边地区被称为“青海”。到了清朝,青海湖地区被正式命名为“青海”,并设立了相应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以“青”作为简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