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喂哺母乳的妈妈,可能都迫不得已地要经历选择奶粉这个 “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
选配方,要看营养素种类,要看营养素含量,要看是否有临床研究支持;
看价格,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奶粉钱要花,宝宝未来的各种花销也要提前了解;
选品牌,要看是否是大品牌,科研实力如何,还要要看是否会断供,是否有不好的风评,品牌是否信得过;
选渠道,要看哪个渠道购买更靠谱,会不会买到假货,发哪家快递……
终于,排除万难,选到一罐觉得最适合自己宝宝的奶粉,却发现……奶粉怎么这么难溶呢?相信谈及奶粉的溶解性,很多妈妈可能都有不同的体会:有些奶粉很难溶解,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摇匀;有些奶粉存在“挂壁”的现象,担心是否会流失了营养;有些奶粉冲完气泡太多,宝宝容易胀气……这么多的问题,到底妈妈们应该如何看待奶粉的溶解性?溶解性的好与坏,是不是真的实质性对宝宝造成了影响呢?
一个木勺和奶粉在白色背景上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尝试简单地了解奶粉溶解性背后的科学。
笼统地说,妈妈们关心的溶解性,其实包含奶粉溶解速度的快慢(溶解速率),溶解的程度(溶解度)还有溶解后的性状(感官评价)等方面。而这些的考量的参数由包括奶粉成分的吸水性,下沉性,分散性等决定,取决于奶粉成分中的分子与水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科学理论,甚至很多方面现在仍需要科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总的来说,奶粉的溶解性受五大方面的影响,包括冲调方式,储存方式,以及和奶粉产品本身相关的配方设计、原料选择、生产工艺。下面让我们来逐一了解一下吧。
第一,调方式是很常见的导致奶粉溶解性不好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冲奶时要先放水,后放粉。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水量准确,还因为如果错误的先放奶粉,后加水,则水会与外层奶粉形成一张膜,隔绝了水与内层奶粉的接触。除此之外,使用的水温太凉或太热,都会直接导致奶粉最后表现出来不同的溶解性。
第二,储存方式。
奶粉开盖后,若储存不当,或包材有缺陷,使空气中的水分富集于奶粉中,则会对奶粉的溶解性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三,奶粉配方。
婴幼儿配方中含有多种多样的成分,而每一种成分在水中的溶解性都不尽相同。
例如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像乳糖或者玉米糖浆固体等,属于较易完全溶解在水中的成分,通常不会造成奶粉溶解性的问题;相反,油脂等物质则不能直接溶于水,但如果把油脂颗粒变小(工艺上叫做均质),或者在外面“裹”一层亲水的颗粒(乳化),就能让油和水稳定不分离。而蛋白质的分子量远比奶粉中其他成分大,并且有复杂的结构,它不溶于水,而是与水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浊液(Baldwin, 2010)。
第四,原料选择。
就算两个配方有同样的营养素,但是选择了不同的原料,也会对配方的溶解度造成影响。同样是提供膳食纤维,有些短链的纤维溶解性更优,而长链纤维则更难溶解;同样是提供碳水化合物,乳糖和麦芽糊精也会导致不同的奶液粘稠度等。
第五,生产工艺。
奶粉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一定的物理变化。例如加热会导致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解体,排斥水的内层分子被暴露,因此会影响成品的溶解性。喷粉工艺的参数设置,也对奶粉的颗粒大小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奶粉的溶解性(Pace, et al. 2004)。
所以如果奶粉溶解性不好,要深究到底是哪一方面出了问题,还真是很难回答呢!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妈妈们其实不需要过多地去纠结奶粉的溶解性的问题,因为大多数奶粉的溶解性都是经过严格的检验测试的,并不会影响宝宝对营养的吸收。
面对各种溶解性的疑难杂症,妈妈有时也可以有一定的措施去补救:
问题1.溶解速度慢
有些奶粉可能溶解速度更慢一些,但是始终还是会溶的。使用有些奶粉可能存在“挂壁”的现象,但是这些不溶的颗粒,对于宝宝已经喝下去的量比起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不必太过在意。用稍微热一点的水(不宜过高,并最好冷却到体表温度再给宝宝喝),甚至多加一点水,都可以大大地改善以上的问题。
问题2.容易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是几乎每一个奶粉都会有的现象,因为淘气的蛋白质喜欢将空气吃到肚子里,并带到奶液里。通过双手来回滚搓的方式摇匀奶液,通常产生的气泡更少。
问题3.结块不溶
如果确实多次冲调奶粉,均有有大片不溶的粉末,可能需要和品牌方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很可能是奶粉的质量暂时地出现了问题。
结语:
所以只要正确的冲奶,没有产生气泡,或者严重的不溶解问题,奶粉的营养其实不会受到影响,而且所有的奶粉设计其实都是经过厂商的层层检测的,所以妈妈们可以安心给宝宝喝。
今后,也许你依然会听到“这奶粉溶解不好,一定不好消化”,或者是“这奶粉很好溶解,一定是添加了不好的添加剂”……这类或是无知或是别有用心的言论,你可以一笑置之,也可以正面硬刚。因为,听懂育儿,就是你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