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夏侯惇(dūn)
笔者在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时,夏侯惇(dūn)和夏侯淳(chūn)傻傻分不清,还经常将“拔矢啖睛”这件事按在夏侯淳身上。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是夏侯惇,而夏侯淳则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这两人的职业可是天差地别,而且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真要算起来的话,夏侯惇可是夏侯淳的曾爷爷辈了。
第四、李傕(jué)
李傕可以说是影响三国历史的重要人物,众所周知他是董卓手下的得力干将,很多人影像中董卓死后,就是魏蜀吴的时代了,其实在这中间还有李傕、郭汜把持朝政的一段时间,后来他们几人不和,汉献帝辗转流亡,这才给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但因为李傕在三国早期就身亡了,很多人就把他给忽略掉了。
第三、蒯(kuǎi)良
这个字可不要读作“朋”哦,蒯家是荆州的名门望族,早期辅佐刘表安抚荆楚之地,奠定了刘表诸侯地位。而蒯良还有个弟弟蒯越,他曾在大将军何进帐下,劝告何进早日除掉宦官,但何进不听劝告,蒯越预感何进的结局,于是就远离京城。后来和哥哥蒯良一起辅佐刘表,助刘表平定了荆州宗贼。
第二、荀(xún)与(yù)
毫不夸张的说,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会读作“苟或”,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荀彧这两个字在平常很少会用到。“彧”作为名字,是形容有文采,高雅的样子。而荀彧此人也确实很有才能,曾劝曹操“迎奉天子”,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才有后来的三国时代。
第一、刘禅(shán)
禅是一个多音字,直到今天,在一些弹幕视频上,还有人争论后主刘禅的这个“禅”到底是读(shán),还是读(chǎn)。其实,在刘备投靠刘表之时,收养了一个儿子给他取名刘封。联系一下刘封、刘禅的名字,就能让人想到“封禅”之意,而“封禅”是只有皇帝才能做得事,可见当时刘备就有野心当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