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家乡村振兴局提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农业强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涉农企业业态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各投资主体蠢蠢欲动;补贴加持与撬动金融和资本的力量推动,各级政府势在必行。
只有建设一批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链队”,才能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只有建设“链条”坚强有力,“链主”政企参建,“链农”获益创收,才能全面助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链队”上的政、企、农有哪些机遇?乡村振兴路在何方?
十大典型案例,解码乡村振兴之路!
1、尹家峪
”田园综合体模式“
1.地理坐标
“花落”素有“林果之乡”“蜜桃之乡”“长寿之乡”的沂水县泉庄镇,山东临沂尹家峪田园综合体。
2.开发主体
临沂城发集团;读道文旅全程创意规划
3.开发理念
“崮乡田园美 沂蒙花盛开” 。齐鲁大地乡村振兴的未来样板。更舒适的人居生活空间,向往的生活预演。“未来田园”尹家峪,在国人田园生活的理想与现代科技大发展背景下,是更超前的田园综合体模式:有高新科技下更优质、健康、高效的农产;未来感的游憩理念和设施,让游客得到更好的休憩;当地居民生活品质、收入、幸福感全面提升;三产融合更顺畅、城乡一体更紧密。规划主要依托山水林田的优势,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将尹家峪田园综合体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
4.获得荣誉
省级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齐鲁样板。2020年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通过扶贫基金交付了2568万元,实现了19万户32万人脱贫。
“崮乡田园美·沂蒙花盛开”尹家峪是首批山东省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投资20亿元,年可接待游客200万人次。
5.总体规划
空间规划“一心一廊三带九区”,一心即入口服务中心,三带为入口服务带、花田风光产业带、崮上连廊旅游带,九区为桃花潭水入口服务区、桃花溪谷核心区、科技农业种植区、林果农业种植区、崮上桃园种植区、创意农业种植区、七彩崮园观光区、东汉崮景区、天上王城景区。核心场馆五朵桃花造型综合体已落地,分别为快乐芒果、航空航天主题、鱼菜共生、台湾风情、橘子布美学等高品质体验馆。并打造雲水间精品民宿和雲悦服务中心。尹家峪田园综合体依托沂蒙山水践行未来田园的样板,是齐鲁大地最具影响力的农旅融合、景田一体、产村联动的田园综合体。
6.运作模式
(1)做市场,提炼品牌升级方法新招
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重视市场开发,将宣传推广贯穿始终,坚持用市场化思维运营整个项目,做好线上平台推广、线下实地推广、微信网站推广、电视广播推广、产品包装推广,先后推出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制作《梦回崮乡》微电影、《感恩尹家峪》、《亲亲你的酒窝》歌曲及MV、《走进尹家峪》和《临沂·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宣传片
(2)“七化一体”,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
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重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坚持社企一体、村社共兴,用有机的标准生产高端农产品、用可追溯的手段控制质量、用管理企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互联网的思维营销市场,走出一条土地股权化、生产有机化、质量可追溯化、经营电商化、管理企业化、扶贫精准化和农旅一体化“七化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3)“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实践多层分配收益模式
整合项目地20个村庄,人口2.3 万,7100户,贫困人口1000多人,约900户,约4万亩的农民桃园,进行社会化平台管理,实现社会化服务于农民,联合金融机构对桃园进行投资,实现资本运作,改良提升现有桃子品种,做到一年四季有桃。对整合的桃园以企业、合作社、金融机构三方合作的模式进行统一管理、培训,对鲜桃通过不同渠道(鲜果市场、深加工企业、网络等)保底销售,不流转农民的土地,保障农民各项收入每年递增,保障贫困户稳定脱贫,在此基础上做大做强桃产业,形成桃产业链的稳步发展。
2、竹泉村
“外部资金撬动模式”
1. 地理坐标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北部,距县城 12 公里,距离临沂市区约 65 公里,约 1.5小时车程。
2. 村庄规模
村庄占地面积 1800 亩,包括竹泉村景区、红石寨景区、桃花峪溶洞景区和原始森林景区等。
3. 开发主体
2007 年,青岛龙腾集团确定独资开发竹泉村,并决定投资 1.56 亿元进行整体打造。
4. 开发理念
竹泉村在开发之初,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古是指最大限度保留古村原有风貌系统,打造旅游接待服务吸引核;新是指按照乡村振兴的标准并结合居民现代生活需求建设新村,安置村民。
竹泉村以沂蒙古村生态环境和民俗系统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沂蒙特色显著、泉乡个性凸显、竹乡景观诱人、农家风情留人的,融体验、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于一体的沂蒙山乡综合性旅居目的地。
5. 获得荣誉
竹泉村于 2009 年被山东省旅游局命名为逍遥游示范点、自驾游示范点;2010 年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2014 年,被农业部、住建部、原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荣誉称号。2016 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6. 产业规划
(1)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引爆村庄发展
利用村庄世外桃源般美景和独特沂蒙乡村文化,开发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按照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提升自然休闲内涵,开发生态旅游业态,引导传统农耕逐步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居度假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
(2)培育特色文化村,梳理村庄品牌
编制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强化村庄保护。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民居、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的基础上,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将历史文化底蕴转变为具备生活体验内容的特色文化村。挖掘沂蒙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3)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标准化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营销宣传渠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当地村民开拓新的收入增长点,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7. 运作模式
(1)实施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与村民自主有机结合的整体运作模式
青岛龙腾集团作为竹泉村投资开发的主体,决定了由市场主导的首要原则,开发、经营和管理均采取市场化运作。县、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旅游开发建设指挥部,选派专人专岗,出台扶持政策,协调处理关系,解决制约因素。
(2)规划先行,统筹兼顾景区的开发建设
秉承“保护性开发”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将生态保护和地方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作为规划的重点,坚持在传承中发扬、在保护中开发。通过有效的开发,形成新旧两个竹泉村,景观相互映衬,功能互为补充,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3)因地制宜,打造发展新模式
利用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资源优势,以古村生态和沂蒙民俗为文化特色,大力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态。推进“一古一新”两个竹泉协调发展,古村保留原有风貌,打造成为旅游接待休闲产业聚集地,新村按照现代新生活标准,为村民提供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村民利用宅院,发挥专长,围绕“古村”开展旅游生意。两村和谐发展,村民安居乐业。这种超前的规划理念、新颖的产品设计,多赢的开发方式被誉为“竹泉模式”。
(4)以人为本,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
一是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新村按照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对生活用电、自来水、路灯架设、路面硬化、水冲厕所、沼气等设施进行统一的配套建设,并栽植绿化树木,形成规划整齐、环境整洁、配套完善的生态宜居村落。二是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确定控制区域,对控制区内地下水开采、矿产资源利用、植被保护等进行严格管理。在景区的精心管理下,村内竹林面积逐步扩大,品种逐年增多,原有的臭水沟变成绿柳垂阴、鱼虾戏水的景观河道。三是村民的文明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游客的增多带来了更多的信息,改变了村民的观念。城市游客的增多,使村民剩余而零星的农副产品成为商品,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商品意识,更增强了村民根据社会需求生产商品的意识
3、乌村
“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
1. 地理坐标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国家 5A 级景区,距乌镇西栅 500 米,紧靠京杭大运河,总面积 450 亩。
2. 村庄规模
村庄占地总面积 450 亩,原有 60 多户人家,300 多名村民。
3. 开发主体
乌村由以陈向宏为首的古镇联盟景区咨询公司规划、设计和管理,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管理。
4. 开发理念
借鉴了 Club Med 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按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定位进行开发,强调在对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乌托邦”。围绕江南农耕村特点,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耕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乌村定位为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与西栅历史街区联袂互补。
5. 获得荣誉
浙江省 2016 年度乡村旅游示范乡(镇)。
6. 产业规划
围绕江南农耕村落特点,布局精品农副种植加工区、农事活动体验区、知青文化区、船文化区四大板块,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与西栅景区联袂互补,成为乌镇目的地的新型旅游度假目的地景区。
(1)美食
一小时蔬菜:乡土味中晚餐,采用健康的“一小时蔬菜”,严格按照“当餐到达,当餐使用”的原则,形成“从采摘到上菜一小时”的特色。纯正西餐:红酒和各色鸡尾酒配以牛排、意大利面。江南甜品:红豆糊、桃胶鸡头米、桂花年糕、鹅头颈、青团、猫耳朵……
(2)住宿
乌村将住宿细分为不同组团单元,分别是渔家、磨坊、酒巷、竹屋、米仓、桃园及知青年代,组团的名称与主题定位来源于村庄以前的生产小队,目前共有客房 186 间。如渔家组团就是以公社化时期当地渔业生产小队的生活元素为主题而命名的。
(3)游玩
每日提供蔬菜采摘、农耕深度体验、各类农事活动、童玩天地、手工 DIY 等丰富的休闲体验活动;在新建的活动中心、青墩、乌墩、码头等重点区域定期提供演艺、酒吧休闲、帐篷露营等活动。
7. 运作模式
(1)一价全包的套餐式体验模式
颠覆传统经营模式,乌村引入国际领先的一价全包套餐式体验模式,打造了中国首个融“食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一站式的乡村休闲度假项目,即打包食住行和 30多项免费体验项目集中销售。依托景区独特优势资源,将全村封闭起来,通过高门票限制人流,游客只需一张门票,即能享受全部服务。
(2)乌村运营另一大特色 CCO,即首席礼宾官
乌村 COO,即为游客提供面对面的近距离综合服务,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集景区导游和活动指导参与等服务为一身的首席礼宾官。按照现有活动内容,乌村内 CCO的特色服务主要以引导游客体验民俗活动为主。
毗邻传统大景区的乡村振兴,可以差异化地产品定位,做传统景区的配套支撑甚至是对等互补,从而凸显自己的价值,实现振兴发展。
4、莫干山
“民宿发展模式”
1. 地理坐标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内,距离杭州市 70 公里,自驾 1 小时车程。
2. 开发主体
德清县莫干山镇,外来的诸多投资商和本地居民。
3. 开发理念
以民宿为基础产业,构建多层次产业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外资引进、人才利用,打造莫干山特色小镇。
4. 获得荣誉
2016 年入选为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
5. 产业规划
(1)民宿产业
莫干山导入多元主题化的民宿产业,形成了全国民宿产业的高地,历经外来人群投资、本地居民投资、政府引导发展三大阶段。为规范引导民宿产业发展,德清县 2015 年出台的县级民宿等级划分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将民宿划分为精品民宿、优品民宿和标准民宿三类;在民宿管理上,实施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管理,2015 年出台《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通过对消防、污染、安全防护、接待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定,加强对民宿的规范和引导,并成立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民宿经营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在土地政策上,对民宿项目通过“点状供地”,出让投资者房屋落地的土地,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土地浪费。
(2)旅游产业
挖掘莫干山及周边旅游资源,按照康体健身和民国体验发展主题构建全域旅游产业。依托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户外生态运动基地,修建莫干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打造“环莫干山”游,串联莫干山周边旅游资源,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出资对镇区街道进行民国风格改造,植入老式照相馆、布鞋、老酒、咖啡馆等怀旧风格的业态,建造了小型博物馆、VR 体验馆、复古钟楼等建筑。举办音乐节、国际自行车赛事、山地越野竞赛等节庆活动,提升莫干山品牌知名度,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品牌。
(3)农业产业
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构建有机循环农业生产系统,挑选高品质有机农产品:一部分向外输出进行有机蔬菜宅配服务,另一部分进行售卖和二次加工,实现在地营销;开辟部分景观农田,开发农业体验,通过承包农场种养殖,构建自给自足的生态平衡,多余的产品向外输出,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4)文创产业
挖掘莫干山人文历史底蕴,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莫干山庾村 1932 创意产业园,改造 1936 蚕种场文化集镇,引入艺文展览馆、设计工作室、主题餐饮酒店等文创业态,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和复古气质的设计创业项目,展售当地特色竹、蚕丝等手工作品,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影视文创小镇,挖掘民国风情文化资源,打造青年电影人的创客基地,举办电影节,打造国际性电影大赛颁奖基地;莫干山引入全球首个Discovery Adventures Moganshan Park 落地运营,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极限拓展等业态,成为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目的地。
6. 运作模式
充分发挥依托长三角大城市群优势,以民宿产业为先导带动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新发展。莫干山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级形态和中国民宿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依托大城市的巨大人流和消费力,作为爆点树立莫干山乡村旅游的品牌从而取得成功。通过莫干山的示范带动,浙江桐庐等其他地市,包括全国各地都掀起一股民宿热,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民宿已经并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先导产业。
5、“小城子村”
”美丽休闲乡村模式“
1.地理坐标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小城子村,坐拥京津,背靠辽蒙,属于京北黄金游线辐射带动范围。
2.村庄规模
650户、2100余人口,组户集中,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中心村。
3.开发主体
当地政府;读道文旅全程创意规划
4.开发理念
规划以小城子汉城历史文化、皇家御道文化、满族文化为特色,以“皇家驿栈”和“千年汉城”为主题,打造集田园观光、乡村休闲、乡居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宜居宜游新乡村。打造为环首都经济圈“精品皇家文化旅游示范点”,承德市“皇家御道文化开发示范点”,滦平县“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示范点”。
5.获得殊荣
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
6.总体规划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助推“三农”工作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以“皇家驿钱、千年汉城”为总体定位,将小城子打造为精品皇家文化旅游示范点、皇家御道文化开发示范点、宜居宜游美丽乡村示范点为一体的国家级美丽乡村。
空间布局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点”为入口广场、村民活动广场、民俗活态博物馆、乡野公园、村委会等。“线”为112国道沿线商业景观带、田园游憩带、民居体验带,“面”为在小城子汉城城址基础上建起来的整个小城子村庄以及小城子田野公园景区。功能分区为“两带四区”Y字型结构。“两带”为交通商业轴、田园游憩景观带,“四区”为入口服务区、商业休闲区、田园观光区、乡居度假区。
7.运作模式
(1)民俗活态博物馆
小城子村历史、村民生产生活、满族风情为主题元素进行博物馆展览设计,以图片配文字解说、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门票等营收。
(2)主题民宿
利用小城子空置民居,分满族、皇家不同风格,打造高中低端民宿、客栈,发展小城子旅游接待,带动百姓就业或销售农特产品,从而实现旅游扶贫和村民致富。
满族民宿以满族文化和满族建筑为背景,以满族民俗历史为底蕴,设计出富含满族风情,现代人喜欢的居住环境。
规划以皇家文化和皇家建筑为背景融合现代建筑文化,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糅合,如印章文化的呈现和交流,也通过提炼皇家文化中的精髓来突出“皇家驿栈”的舒适感。设计呈现出皇家贵气,给住宿客人以至尊享受。
在读道文旅规划的小城子区域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融入“全域旅游”的规划理念,挖掘整合资源,构建“两带、四区、多组团”发展构架,优环境,建景观,育业态,成为滦平县区域性乡村振兴新典范,乡村旅游新亮点。
6、“舍烹村”
“三变模式”
1. 地理坐标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距离六盘水 100 公里,车程约 2 小时。
2. 村庄规模
全村 487 户、1294 人,总面积 9255 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3401 亩,森林覆盖率28.98%,林业占 23%,耕地占 57%,水田占 15%,其他占 14%。
3. 开发理念
立足“1+6=1”的发展战略,即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发展示范区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
4. 获得荣誉
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最佳示范村、第四届全国文明村。
5. 产业规划
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在果园农田中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农业乐等设施;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舍烹村美景 摄/易俊
6. 运作模式
三变模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源地。
2012 年 5 月,农民企业家陶正学回乡发动大家成立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后又成立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银湖合作社占股 20%)。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烹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水域、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465 户农户 1161 名农民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利用村庄绝美的自然风光、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引入深圳苏式山水有限公司、盘县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共同开发村庄资源。
引进企业的同时,银湖合作社和娘娘山旅游公司支持 8 个村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采取合作社现金奖励方式,鼓励群众积极从事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提升园区服务配套设施。目前已有企业 17 家、农家饭店 30多家、农家旅馆 12 家,激发了群众的创业激情。
通过三变模式,舍烹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引入外部企业、群众全面参与,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新道路,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
7、重庆武隆仙女山归原小镇
传统家族式乡村聚落的串联
在村庄布局上,大多房屋背靠北面山丘,以争取最好的采光朝向。同时,房屋周边会留有充足余地用于家族扩建,不同家族的房屋由道路串联,又被梯田分隔,形成了看似零散,实际紧密联系的传统家族式乡村聚落。大家保持一种合适的空间距离,既能保证隐私,又能有效联系。所有家族单元又被村公所、祠堂等公共建筑联系在一起。
纬图设计机构+承构建筑设计
8、四川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
原生态乡村记忆的传承展现场馆
项目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区,建筑师读取了川西林盘的建筑和景观特征,在原有农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扩建。设计的理念是尊重乡村原有的院落围合的建筑形式与树木围绕村舍的田园景观,挖掘原生态的乡村记忆,并为村民提供阅读,集会和村党群办公场所。
东南大学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9、无锡田园东方二期
田野乐园的文旅小镇
相对于一期作为完整的乡村发展模型示范,二期的建设,更关注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合,与商业发展协同。按照现代文旅与商业空间组织动线,构建出包含两个田野乐园和一条主题商业街的娱乐体验与休闲消费融合的新形态田园文旅小镇中心。
袈蓝建筑
10、四川华侨城南岸村美村老酒坊
多功能人居活动空间
华侨城南岸美村乡村客厅位于大邑县清源村,建筑原为废弃的酒坊。设计团队提出“轻介入·在地化”的设计思路,通过老酒坊改造重塑乡村公共空间,探索安仁特色乡村振兴路径。设计将项目定位为乡村客厅,如何通过设计在原有建筑中引入展陈、会议、接待、办公等功能,成为改造关注的重点。对酒厂的衰败外壳进行集中整治并优化了室内空间,将原有的生产区域改造为会展大厅、文化展区、休闲吧馆、创客学院,并新增了丛林餐厅,打造了一处建筑、田园、游客可以同步进行“多维呼吸”的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