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二世而亡的朝代,一个是秦朝,一个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浅谈的隋朝了。秦朝的灭亡是由它的苛政引起的,那么隋朝又是什么原因呢?
隋朝的开启,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同时,隋文帝在位时对国家的治理更是有“开皇之治”的美称,这也为后来的大唐盛世奠定了基础。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隋朝的历史过往。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位于杨坚,国号为隋,称隋文帝。自此,隋朝建立,北周灭亡。此后的10年,隋文帝发动灭陈战争,逐步蚕食南朝陈。公元590年,南朝陈灭亡,自此,隋朝完成了全国大一统。
隋文帝在位时,坚持以勤俭治国。他以身作则,削减宫中开支,嫔妃仅用铜铁骨角做饰品,不用金玉,衣着也为一般布帛。这样一来,极大的减少了百姓的负担。
在政治方面,隋文帝提出不以出身任用官员,通过考试选取真正具有才德之人,唯才是举。这一点,也就奠定了科举制度发展的基础。也由此,知识不再是由世族大家牢牢把控,逐渐流入人间。
不仅如此,隋文帝还曾整派人巡视地方,罢免贪官污吏两百余人。精减冗杂官员,防止官员尸餐素位。对于刑法,他制定隋律,删改前代酷刑。
在经济上,隋文帝推行均田制,颁布均田法。又减免赋役,轻徭薄赋,极大程度上减轻的百姓的负担。另外,他还重新定制户籍,加强管理。减少流民的产生。
为了防止天灾人祸,隋文帝下令广设仓库,分官仓、义仓两个部分。其中官仓用在粮食转运、储积上,而义仓则是为在意外发生之时作为救济百姓之需。1969年,我国考古人员在隋朝含嘉仓遗址里面发现50多万斤的已碳化的稻谷。这足以说明隋朝国力之盛。
学术文化方面,由于多年战乱,国内图书缺失,隋文帝下令,以金钱换取图书,希望民间能过拿出家中藏书。就这么过了两年,朝中图书大备,整理后凡得三万余卷。此后国家根据藏书诏制订礼乐,大力提升了国家的文化素质。
正是由于以上措施的实行,使得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间,朝中政治较为清明,民间百姓生活较为兴旺,人口得到明显增加。不仅如此,对内粮食银钱较为充实,对外外患较少,社会呈现出繁华的盛景。这段时期,史称“开皇之治”,是隋朝发展最鼎盛的时期。
到了隋炀帝时期,在隋炀帝在位初期,国力还是较为强盛的。杨广此人穷奢极欲,又急功好利。他在位期间,先后下令迁都洛阳,又以洛阳为中心修建南北沟通的大运河。此外,还下令修筑长城。他在位期间曾多次下令出征,急于扩张隋朝版图。
由于多年的战乱,又加上抽调劳动力修建长城,挖凿大运河。使得人力物力大量消耗,为百姓带来很多负担。为了满足隋炀帝尽快修建好大运河的愿望,掘河的民夫们,日夜不分地劳动,加上疾病侵袭,医疗条件又差,死亡人数惊人的达到了全部一半以上。
由于隋炀帝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使得民怨载到,最终引起隋末危机。公元611年,山东、河南发生洪涝,淹没四十余郡,这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年,王薄带领民众从长白山发动叛变,抵制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但由于当时叛变民众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后被隋朝大军给镇压了。直到后来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趁阳光带兵出征高句丽之际,在黎阳举兵起义。这一次许多达官子弟积极加入,带动全国各地,百姓纷纷发动叛变,至此隋朝统治集团开始分裂。
历经战乱纷争,在公元618年,李渊继位,改国号为唐,次年隋朝灭亡。就这样,曾经盛极一时的隋王朝就在历史的舞台上落下了帷幕,而隋炀帝开辟的运河,长城,也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子曾说过上善若水,百姓如水,为政者就像一个大坝,应该好好把控什么时候放水,什么时候蓄水。用水当去春雨,润万物而细无声,也要适当的去泄洪,而不是一味的拦着。
如果对于百姓,只是一昧的剥削,那么百姓终将像那拦不住的水,一泻千里。带着怨气的百姓会如同洪水般将一切建筑冲毁,冲刷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