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中国”这个称呼的由来,古代统治者也很喜欢这个称呼。同时呢,也喜欢把自己统治的地方称为天下、天朝,这个可以说是很傲娇了。今天,我们不讲“中国”这个名词的由来,也不讲“天朝”二字的由来,来讲一讲“国家”这个称呼的由来。
“国家”二字最早源于我国秦汉之前古代国家制度的演变。在秦汉之前,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封意为“划定疆域”,建就是“任命国君”。当时人们认为,我们生活的地方叫做天下,最高统治者叫做天子,天子拥有上天授予的所有土地,然后分封下去,划定疆域、任命国君,这就叫“封土建国”,也叫“封国土,建诸侯”,简称“封建”。
“国”是天子封建的单位,“国”由诸侯全权管理,叫做“国君”;“国君”可以对自己的封地进行再“封建”,分给大夫,这就是“家”。家构成国,国构成天下;大夫臣属于诸侯,诸侯臣属于天子,这就叫封建制,也就是一个天下,许多个国家,一个天子,许多个国君。这个制度主要是夏商周三代延用,尤其以周朝体现得最为明显。
不过到了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废除了传统封建制,改为了郡县制。将原来分属于诸侯的“国”和分属于大夫的“家”全部改成直属皇帝的郡和县,不再分封,由此结束了“封建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制度变革。
当然,后来汉初刘邦再次有范围的设置了藩王分封,与郡县制并存,采用“一朝两制”的方式,这是后话,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分析分析。
所以说,我们之前在历史课本上看到将夏商周划分为奴隶制度,将秦至清划分为封建制度实际上是有一些片面的。严格来说,夏商周也应该是封建制度,只是与秦汉之后在对象和具体操作上存在一定差别,原理上还是想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