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是目前货运量最大,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中国拥有北起辽宁,南至广西连绵1.8万公里的海岸线,沿岸分布着大连、天津、青岛、上海、舟山、泉州、厦门、广州等无数优质港口。
但在中国古代,大多数王朝都不太重视海运,而是选择河运作为国家内部钱粮运输的主要方式,甚至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凿了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的京杭大运河。
明明有这么好的海运发展条件,为什么还要开凿京杭大运河呢?
隋炀帝用六年时间,前后征调数百万民工开凿出这样一条前无古人的伟大运河工程,但滥用民力的隋炀帝最终在席卷全国的大起义中殒命江都,隋朝因此二世而亡。我们暂且不说隋炀帝修建运河的过程如何的不人道,仅从工程本身来简单聊聊运河开凿的原因。
交通发展的需要
古代的交通远没有如今这样发达,无论是车马、还是船舶深受自然环境的局限。船舶运输从古至今都是运量和成本最有优势的运输形式,但由于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主要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汇入大海,缺少南北走向的大江大河。
隋朝统一全国,结束自西晋灭亡以来的南北割据局面,对于南北交通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这样背景下,修建一条沟通南北的运河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经济发展的需要
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自东汉末年起,到隋朝统一南北这段时间内,长期的动乱与战争,使得北方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而在东晋衣冠南渡之后,北方大量士族百姓避乱南迁,使得南方的经济迅速发展。
隋朝的统一,并经过开皇之治的繁荣复兴,北方经济虽有所恢复,但相较于南方并不明显,经济重心正加速向南转移。而京畿所在的关中地区,自商周起,经过一千多年的开发,已经无法满足急剧膨胀的人口对物质文化的需求。
关中人口分布
大业元年,隋炀帝登基伊始,便下令开凿运河,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构筑水道,从根本上解决长安、洛阳二都钱粮物资供应问题,将北方政治军事重心与南方经济重心联系起来,形成南北统一的整体。
政治、军事统治的需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独特的门阀世族制度。这些强大的世族掌控着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命门,参与到国家的统治当中,就连帝王君主也不得不向世族妥协,与世族联姻,通过获得世族的支持,以统治国家。隋朝的建立者杨坚便出自关陇世族集团的弘农杨氏,杨坚之父为北周八柱国之一。
南北方长时间的对立,形成了地方割据集团和割据一方的观念。地方割据势力、割据观念,同隋朝中央政权、大一统思想形成尖锐的矛盾与激烈的斗争。
隋平陈后,江南地区的强宗大族仍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影响力,发生过数次大规模叛乱。与此同时,北方的突厥、西北的吐谷浑、东北的高句丽也逐渐发展威胁隋朝统治的存在。
江南地区并不安定,北方又有外族虎视眈眈,隋朝迫切需要通过强大的武力控制全局。大运河的开凿,使得隋朝能够快速集结调配军队,运送粮草军需,极大的加强了对江南和北方边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