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看商人是怎么定义的吧!按照现代经济学的概念,商人是指以一定的自身或社会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为工具获取利润,并负有一定社会责任的人,或者是指以自己名义实施商业行为并以此为事业的人士。商人就是对企业家群体的简称。
然而,在我国商人和商业活动早在奴隶制时期的商代和西周就已经产生了,东周时代著名商人如范蠡就是典型的代表。到了春秋时期,虽然还是在官府直接控制下的"工商食官"的商人,但是已经是一种专门职业了。
说起来,商人、商品、商业等由来,在我国,还真的与我们古老的商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国:据说帝喾之子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其兄帝舜封于商丘并任命为司徒,后又被封建立了国,这就是最早的“商国”当然这时的国实际上只是一个部落而已。
商人:到了夏朝,商部落才真正成为一个方国,商国的第七任国君——王亥,他很善于服牛训马发展生产,促使农业迅速发展,用牛车拉着货物,与其它部落进行交换,使商部落得以富足强大。同时这样他也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之为“商人”。
商品:人们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做“商品”。
商业:人们把商人从事的行业又叫做“商业”。
商量:商人在交易中要进行讨价还价,人们就把这个讨价还价叫做“商量”了。
商朝建立后,追尊王亥庙号为“商高祖”,在殷墟甲骨文中称“商高祖王亥”“高祖王亥”。后来人们就尊称王亥为“华商始祖”或“中武财神”。
据考古发现,早在石器时期就存在物品交换了,只是那时的交换量很有限。可能后来是在商国的推动下,物品交换范围迅速扩大,交换数量突然增加,甚至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业,所以历史就将这些行为标记上商国的烙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