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与“宋词”之间看似不同,却又有很大的联系,词被称作“诗之馀”,又叫做曲子词,怎么理解呢?词其实是唐诗的进一步发展,词脱胎于唐诗,是唐诗发展成熟之后的一个变种,是可以配合乐调歌唱的唱词。
唐诗与宋词
词起于中唐,在晚唐得到发展,这其中都有哪些推动力呢?
任何事物的出现一定有它的时代性,中晚唐时期天下大乱,王朝不存,重新恢复盛唐气象是不可能的,人们慢慢出现了得过且过,享乐至上的情绪,很多人留恋于歌舞,在这种情况下词慢慢的发展起来。
除了时代背景,统治阶级的态度可以决定事物的兴衰,统治阶级喜欢这个事物往往这个事物会得到发展,反之,这个事物就会得到打击,比如唐诗的盛行就是因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等统治阶级认可这个事物,词当然也不会例外,词的发展也是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的,比如大名鼎鼎南唐后主李煜,他做皇帝根可能不及格,但作起词来那是一把好手,所以统治阶级的认可也是词能发展起来的重要因素。
李煜
“词”既然是一种可以配合乐调的唱词,那么就与“歌”与“乐”是分不开的,所以词的出现与发展,“民歌”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任何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大都起源于民间,民众人口基数大,能衍生出新事物,而且传播广泛,所以“民歌”推进了词的发展。
再就是胡乐的流入也推进了词的发展,胡乐指的是少数民族的音乐,唐朝是民族繁荣时期,文化上兼收并蓄,胡乐的流入使音乐与曲调更加丰富,从而推进了词的发展。
胡乐
最后一个和“歌”与“乐”有关的就是青楼楚馆了,青楼楚馆当然不是健康的文化现象,但青楼楚馆却对古代文化,音乐,服饰等等的发展有很大的历史作用,首先新音乐,新曲调,新唱词往往出现在青楼楚馆,其次出现在青楼楚馆的人员里不乏风流才子,比如温庭筠,柳永等等,这些人的出现对词的发展可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民歌”可以被认为是“词”吗?肯定不能,社会底层人士能把“民歌”或者“新曲调”总结成为“词”吗?文化水平达不到啊,那谁能呢?就是这些风流才子,青楼楚馆可以有“歌”,却做不出“词”,但风流才子可以,无形中青楼楚馆成为了“歌”到“词的”桥梁,所以词的发展青楼楚馆也有一部分推动力。
温庭筠
“诗”也好,“词”也罢它们的兴起与衰弱都有它们的必然性与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