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大权独揽,把持朝政,曹魏政权已岌岌可危。之后长子司马师又一轮清洗异己,打下了曹魏篡权的基础。
可惜司马师短命,司马昭时期,篡位时机已成熟,所谓司马昭之心已路人皆知,而此时,曹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个傀儡,发起自杀式攻击,要刺杀司马昭,结果被权臣贾充指使成济杀害。
这一下开创了杀皇帝的先河,司马昭陷入弑君风波,造成千夫所指,从而拖延了篡位的进程。司马昭为了消除影响,决定建功立业,抵消掉不良舆论。从而于263年派遣邓艾、钟会发起伐灭蜀国之战。同时派遣监军卫瓘率1000军马随军。
邓艾出奇兵,强渡阴平,攻入成都,刘禅投降,蜀国灭亡。邓艾进驻成都,为稳定秩序,以皇帝名义封蜀国旧臣。引起司马昭疑心,钟会因嫉妒邓艾功勋,趁机诬告邓艾叛乱,司马昭于是命令钟会、卫瓘擒拿邓艾,卫瓘通过计谋兵不血刃、擒获邓艾父子,并押解回京。
但此时,钟会与降将姜维,欲借蜀地自立,发动叛乱,卫瓘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发动挑拨离间,使钟会军内部发生动乱,钟会、姜维被杀。而卫瓘为防止邓艾再出现叛乱,半路又截杀了邓艾父子。
而事后邓艾父子查明确无叛乱之动作,10年后,司马昭之子晋武帝司马炎给予平反。但邓艾、钟会加之姜维兵强马壮,骄兵悍将,如果占据蜀地,势必又形成新的三国鼎立,从曹操到司马懿就是这么起家的,司马昭不能不防。而卫瓘却仅凭离间计就平复了这场叛乱,将叛乱扼杀在萌芽阶段,居功至伟,可叹的是一代名将,邓艾、钟会、姜维却死于一介书生之手。
而卫瓘此后,一路高升,顺风顺水,到司马炎时代官至司空,直到傻皇帝司马衷继位,到贾后专政前期,贾后与招司马颖进京,并发动政变铲除外戚杨骏后,汝南王司马亮把持朝政,要司马颖返回封国,卫瓘又支持司马亮,这引起了司马颖的不满,且卫瓘又与贾后对立,最后贾后将其罢官,后司马颖斩杀司马亮,并将卫瓘和儿子卫恒、卫狱、卫裔以及孙子等九人同时杀害,卫瓘终年七十二岁。
卫恒的两个儿子卫璪、卫玠当时正在医生家看病,得以幸免于难。卫瓘被杀之后,经过卫瓘的女儿和大臣们的多方奔走和上书请愿,卫瓘一案最终得以昭雪。
而因看病逃过一劫的其孙子“卫玠”就是古代著名的四大美男之一,与潘安、宋玉、兰陵王高长恭并列。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卫瓘就是卫玠的爷爷,而卫瓘的父亲卫觐就是书法家,自身也是书法大家,此外,著名的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是卫展的女儿,而未展是卫恒的堂兄弟,所以卫夫人是卫玠的堂姐,卫夫人也是书圣王羲之的姨母、又是书法老师。
简单说,卫玠就是一位典型的官二代帅哥,出自书法世家,花样儿美男。甚至还比王羲之高一个辈分儿。
王羲之
而有句成语“百感交集”就是来源于卫玠的故事。话说,卫瓘死后几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胡人也趁机崛起,中原陷入无休无止的战火中,西晋王朝摇摇欲坠。门阀士族纷纷南渡以躲避战乱,史称衣冠南渡。
永嘉四年,为了避乱,卫玠只能带着母亲,举家南渡。当时他的哥哥卫璪任散骑侍郎,无法随行。卫玠见大局至此,南迁是无奈之下的唯一出路。最后说服母亲全家南迁。
一路风餐露宿、历经磨难。自幼就体弱的卫玠被折磨的形容憔悴,失掉了往日的风采。终于来到长江边上,卫玠望着长江,对左右说:“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大意是,看到这茫茫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但凡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谁能排遣这样的思绪和感慨呢。”而这就是“百感交集”成语的出处。
卫玠本来身体弱,长途奔波妻子乐氏又去世,连番受到打击,也在两年后病逝,年仅二十七岁。关于病故的原因众说纷纭,还有“看杀卫玠”的说法,待后续再择机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