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龙岩山巅,是一座宋明时期的土司遗城,是研究土司制度的完整遗址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2015年7月4日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么这座城堡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摄影/杨舰
不同于一般的用于享乐的城堡,海龙屯自诞生之日起,就和战火相关。
最早在唐朝时,以遵义为中心的“播州”是被彝人占领,并在这里建立了“南诏国”。朝廷派山西人杨端平定了播州,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在这里建立了土司政权。政权建立初期,为“设险以守其国”,在距离治所遵义28公里的龙岩山建“龙岩囤”,平时练兵,战时作行政、军事中心。
摄影/彭浩
南宋即将灭亡之时,播州成为了抗击蒙元的前线。为求自保,在四川盆地以东的群山之中,大量山城被迅速地构筑起来,海龙屯便是其中之一。
图/网络
当时的第15代土官杨文在蒙古大军的压迫之下,看到了贵州山地的易守难攻,就对海龙屯扩建加固,增修“养马城”“养鸡城”等形成体系,又与附近的“娄山关”、“鼎山城”构成了山地防御体系。但最终蒙古大军并未南下,而是东进攻打襄阳,山巅之上的海龙屯建于宋元之际,但并未经历战火。
供图/海龙屯管理局
故事到了这里并不是海龙屯的结局,到了明代,杨氏一族成为了称霸西南的地方势力,万历年间,第29代播州土司杨应龙加封杨氏家族史上最高的二品爵位。明末经历了宁夏之役和朝鲜之役的朝廷国库亏空,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各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因素交织下,杨氏一族与朝廷的大战一触即发。
插图/葛镇亚、韩继泽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杨应龙早就开始重修龙岩囤(即海龙屯),积极备战。这一时期重修的海龙屯,兴建了新王宫,有书房、总管厅和仓库,也配备了军营。
图/网络
这一次的海龙屯真正被推上了战争前线,在经历朝廷的八路大军的强力围攻、无路可退的时候,杨应龙以一把火焚毁了簇新的宫殿,在新王宫的熊熊火焰中自缢身亡。这座历经数年建成的庞大宫殿,还未经充分使用,就化为了灰烬。自唐末杨端至明末杨应龙,杨氏土司统治播州二十九世七百余年。
图/视觉中国
如今的海龙屯只剩下一片废墟,远不见当年的雄壮,如今可见的唯一一座地面建筑是明代修建、民国重修的海潮寺,用于收敛遗骸,以超度战争中死去的数万亡灵。
三百多年过去后,除了当地人口中流传的神鬼错杂的传说,人们似乎都要忘记了这座城堡,而古老的地方志、依然活跃在市集上的贡品海龙米,以及1972年发现的海龙屯创始人杨文的墓葬,共同揭开了隐藏在娄山山脉中的古老城堡。
供图/葛镇亚
《明史》称海龙囤“于诸险中为最”。虽是遗址,但如今寻访海龙囤,依然能够看得出遗址居群山之巅的海龙屯,山顶上有阁楼、兵营、仓库、水牢、绣花楼,好是气派,囤前设铜柱、铁柱、飞龙、飞凤、朝天、万安等九关,凭险设关,关关相联,和石块垒砌的高大城墙关隘,形成三层防御体系,令整个城堡十分坚固。
摄影/彭浩
将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海龙屯遗址,由于交通不便、知道的人不多,并未遭到严重破坏,仍保持着明代旧貌,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从2012年开始考古挖掘,到2015年申遗成功只用了三年。
图/图虫创意
以前海龙屯被当地人认为是土匪窝或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如今这些复杂的情感已转化为心底油然而生的自豪。海龙屯是贵州省第一处、也是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其意义已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