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上有诸多排名,其中有一个“十大行书”系列。它们分别是: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王珣的《伯远帖》、杨凝式的《韭花帖》、柳公权的《蒙诏帖》、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米芾的《蜀素帖》、黄庭坚的《松风阁帖》以及李建中的《土母帖》。
《土母帖》
这个名单中的大多数都广为人知,但相对于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人来说,排名第十的李建中就属于陌生人范畴了。
李建中,唐德宗时期曾用以作为年号,字得中,出自周易,有中庸之意。这个名字平平无奇,即便放到今天也显得有些过时,与古人常常引经据典命名的习惯格格不入,所以后人常以他的官职来称呼他——李西台。
其实李建中也算是一个励志的人,他的曾祖父在唐朝任官,祖父在南梁为官,天下大乱时,祖父搬到了蜀地。祖父跟着王建一起建立了前蜀,担任正三品左卫将军。
按照这种发展思路,李建中一家应该是根正苗红的官宦三代,然而李建中的父亲早逝,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李建中十来岁就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后蜀被灭后,李建中带着母亲来到洛阳,靠讲学维持生计。后来,他又游学汴梁,并在那里结识了当时的重臣王佑,王佑将他介绍给了宰相石熙,这才终于在朝廷站稳了脚跟。
他能在宋朝立足,除了他本身的学识,还有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尤其是后者,几乎是他走红的重要法宝。
北宋初期,“苏黄米蔡”还没有崛起的时代,李建中就是书法界的标杆,他是宋代书法风格形成的导师。
从年代来看,他和杨凝式类似,先后经历了唐、五代和宋。《宋史》评价他:“善书札,行书尤工,多构新体。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从书法造诣来看,他在草、隶、篆、籀等书法形式上都有涉猎,尤其擅长行书,后人都以临摹他的书法为荣。
他最出名的行书作品就是《土母帖》,这幅书帖能入选十大行书,最关键的原因是它的规矩和率性,规矩体现了唐人用笔的规则和法度,而率性则再现了魏晋时期的风格。
《土母帖》的字体端庄大气,结构严谨,笔画流畅,展现了李建中精湛的笔墨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书法被誉为“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
尽管李建中在十大行书中排名第十,但他对书法的贡献和影响力不容忽视。他是北宋时期书法界的重要人物,对后来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技艺上达到了巅峰,而且通过他的书法作品,后人得以学习和传承唐代和魏晋的优秀书法传统。
因此,虽然李建中在名气上不及其他九位书法家,但他的书法造诣和贡献使他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