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秦始皇越来越受到现在年轻人的喜欢。这并不是说古代人就不喜欢秦始皇,而是如今对于秦始皇的正面评价已经远远超过古代“暴秦”的认知。
自古以来,对于秦始皇的评价都是负面居多,比如和秦始皇同时代的人评价:
秦国著名军事家尉缭说秦王(此时还未称皇帝):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被秦始皇坑掉的儒生之一卢生说秦始皇: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到了后代,关于秦始皇的负面评价更是层出不穷,比如汉代史官班固直接说秦始皇: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
三国时期的王朗直接指责秦始皇:无德之君,不应见祀。就算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虽然评价秦皇汉武很伟大,但是也要补充一声秦始皇暴虐……
到了近代,秦始皇的名声才逐渐偏向正面一点,章太炎、吕思勉等大家都有正面评价秦始皇。
鲁迅更是说秦始皇焚书是冤枉的很:
德国的希特勒先生们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华德焚书异同论》
之所以对待秦始皇的评价发生这样的反转,其实有下面这几个原因:
一是现代人都接受普遍的非儒家独家教育,可以轻松读到各朝各代顶级学者的分析;可以根据科学的探测考古分析真实的秦朝;
二是国际时局的变动,使得许多人可以尝试用国际化的视角来评判秦始皇的功过。
自从秦汉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已经彻底消亡,其他的学说要么选择彻底消亡,要么选择融入儒家体系。
从朝堂到民间,儒家弟子基本上掌握了整个教育体系的话语权。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无论是儒生还是学儒的官员,对于焚书坑儒的秦始皇都只能持负面评价,这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了,所以在历朝历代,秦始皇都只留下如潮骂名。甚至唐太宗李世民在正面评价后也要补充一句,始皇暴虐。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汉武骄奢,国祚几绝。——贞观政要·卷八·贡赋第三十三
对于秦始皇的功绩也最多提到祖龙、一统六国就结束了,而对秦始皇一统六国更深层次的意义则探讨较少。
柳宗元的《封建论》中也是简单的提到秦朝郡县制的优势。
而到了现代,得益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普通人只要愿意,就能在历史课本上、网络上看到历代专家学者的评价,甚至国外专家学者的意见,上获取足够多、足够全民的信息。
而且科学的教育体系中不再是儒家一家独大,普通人从小就树立了科学的观念,而不是纯粹儒学的观念。
而专家学者可以通过各地考古文物的整理,以及碳十四等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去分析考古资料,近年来睡虎地秦简的发现、解读,都是依赖于新的考古技术,得到了全新的结论。这些都不是古代所谓的大儒可以得到的。
以前古人在分析评价秦始皇时,无论哪个朝代,他们的视角总是局限在中华大地,这是受到客观局限性制约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人,对于秦始皇的功过更多的是以封建王朝的存续,百姓生活的幸福感作为评判依据。
而秦朝在这两点上,可以说都是短板。无论是是皇帝死后,秦朝就被赵高和胡亥所胡乱瞎搞,直接二世而亡;这也造成了各地百姓纷纷起义,秦末乱世由是拉开了大幕。
在这样的情况下,后人对于秦始皇的评价自然而然都是负面分居多。
但是到了现代,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连通世界,有了东西方文化的对比,这个时候反过来再看秦始皇,又有了另一番想法。
欧洲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是欧洲有4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语言、文字、风俗、文化、民族几乎都不相同。在欧洲历史上,不乏有雄才大略之人想统一欧洲,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这也导致欧洲各国至今也没有统一文字、语言、度量衡等。欧洲最接近统一的就是拿破仑和德三了。
如今,欧洲各国建立的欧盟虽然一力想统合为统一的外交、内政、经济、军事集合体,甚至联合各国都发行了欧元,但是因为内外的原因最终依然无法形成合力。
可以预估的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欧盟都无法做到统一。
而回过头看看中国,虽然历史上对秦始皇评价不太高,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的基础,无论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中央集权……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后都给中国人注入了大一统的基因。
这也是如今中国在经历过一百余年屈辱的历史后依旧可以再次复兴,重新屹立于世界的的根本原因。
而这,估计就是现代人都开始喜欢秦始皇的原因吧,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