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语录
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直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
——《史记·范雎列传》
人物点评
范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大臣。他才华出众,足智多谋,又以与人为善,以德报怨而受人尊敬。
人物简介
范雎,字叔,战国时魏国人。早年家境贫寒,后出使齐国为魏中大夫须贾所诬,历经磨难后银转人秦。公元前266年出任 秦相,辅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变法图 强之志,下开秦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 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 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谋略家。李斯 在《谏逐客书》中曾高度评价范雎对秦国的建 树和贡献:“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 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燕将 乐毅率燕、楚、魏、赵、韩五国兵马攻破齐国都 城临淄,并一举略定齐国70余座城池,齐国仅 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城池尚未攻破。齐滑王逃 亡,被楚淖齿所杀。齐襄王在这内外交困、岌 岌可危的国势下,仓促在莒即位。后齐将田 单力挽狂澜,智摆火牛阵,大败联军,力复70 城,齐国这才免遭亡国,得以复兴。齐国蒸蒸日上的国势使当初随燕破齐的魏王坐卧不安,深恐齐襄王寻机报复。于是,魏 王遗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议和修好。 齐襄王对魏使臣须贾很不礼貌,责问魏国反复无常,并说先王之死与魏有 关,令人切齿痛心。须贾嚅嚅而无言,不能应对。这时,须贾身后站出一人,义 正辞严地辩驳道:“齐滑王骄暴无餍;五国同仇,岂独魏国?今大王光武盖世,应 思重振齐桓公、齐威王之余烈,如果斤斤计较齐滑王时的恩恩怨怨,但知责人而 不知自责,恐怕又要重蹈齐滑王的覆辙了。”齐襄王听完这番不卑不亢、鞭辟人 里的雄辩,不但没有发怒,反而心中暗自赞叹此人的胆识和辩才。他仔细地打 量了一番眼前这个年轻人,什么也没有说。
此人便是范睢。战国时期是一个游士和谋略家纵横捭阖的时代,游说成为 当时士人升迁的重要途径。范雎虽欲周行天下,游说诸候,一展平生所学,却因 家境贫寒,既无钱作旅途之资,也没有托人引见之费。只好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奔走效力,以此静观时变,等待时机,再谋出头之日。此番以随从舍人的身份随须贾前往齐国,见须贾被齐襄王数落得嚅嚅无言以对,这才挺身而出仗 义执言,一来替主人须贾解围,二来维护魏国尊严。谁知祸从口出,范雎这悉话 给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以至于险些送掉性命。 再说齐襄王退朝以后,脑海里总也抹不去朝廷之上仗义执言的那个年轻人 的身影。当晚,他便派人劝说范雎留在齐国,以客卿相处。范雎义正辞严地拒 绝道:“臣与使者同出,而不与同人,不信无义,何以为人?”齐襄王闻知,心中甚 为敬重,特赐子范睢黄金十斤以及牛、酒诸物。范雎身在异国,肩负通使重命 岂敢擅自受用私馈之物,一再坚辞不纳。须贾身为正使,遭遇冷落,而随从却备 受优惠,心中很不是滋味。范雎据实以告后,须贾令他封还黄金而留下牛、酒。 范雎唯命是从。
回到魏国后,须贾对这事越想越生气,他把这次出使齐国之所以受到冷遇, 全部归罪于范雎,并把范雎在齐国受到齐王厚赐的情况报告了魏相魏齐。魏齐 大怒,命人将范雎抓来,严刑拷打。把范雎打得遍体鳞伤,血肉模糊,肋折齿落, 惨不忍睹。范雎唯恐性命难保,便屏息僵卧,直挺挺在血泊中不动,佯装死去。 舍人误以为范雎已死,便去禀告正在饮酒的魏相。这时,魏相正喝得面红耳热, 便命仆人用苇席裹尸,弃于茅厕之中,让家中宾客轮番向席中撒溺,故意凌辱范 雎,以戒后人。范雎清楚小不忍则乱大谋,只得咬牙强挺。待到天色已晚,范雎 从苇席中张目偷看,见只有一名卒吏在旁看守,便悄悄地说:“吾伤重至此,虽暂 醒,决无生理。你如果能让我死于家中,以便殡殓,异日定当重金酬谢。”卒吏见 其可怜,又贪利,便谎报魏齐,说范雎早已死去。酒酣中魏齐命仆人将范雎尸体 扔到荒郊野外。范雎这才得以脱身。他乘夜爬回家中,让家人将苇席置于野 外,以掩人之目;同时派人通知好友郑安平,帮助他藏匿在民间,后化名张禄,并 嘱家人明日发丧。范雎果然没有估计错。第二天魏齐酒醒后,便疑心范雎未 死,见野外仅存苇席;便派人至其家搜查,恰逢举家发哀戴孝,方信范雎的尸身 为犬豕衔去,从此不疑。范雎从此去了秦国。
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范雎延辱须贾、智赚魏齐、妒杀白起后便 遣亲将郑安平率兵进攻赵国。魏国信陵君无忌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郑安平率2万士卒降赵。依照秦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范雎当株连降 敌大罪,受三族连坐之治。秦昭王念其功大,法外施仁,不但没有洽范雎的罪,反而加赐食物,慰勉范雎。谁知,事隔仅两年,既公元前255年,范雎的另一亲 信王稽,身为河东太守却与诸侯私通,事败后被赐以弃市重刑。范雎接连涉嫌, 秦昭王虽未深究,然范雎心中自是别样滋味,言行举止格外小心谨慎。一天,秦 昭王临朝兴叹:“现今武安君既死,郑安平、王稽等或叛或降,外多强敌而内无良 将,吾恐楚国铁剑利而将士勇,倡优拙而思虑远,借以图秦,实堪忧虑!"范雎听 出弦外之音,情知失宠,地位岌岌可危,且惭且惧,不得不思谋退身之计。于是, 借病退避,闲居家中,不肯上朝。就在范雎进退维谷之时,燕人蔡泽来到秦国。此人其貌不扬,而且身无分文,然而才华横溢,尤擅辩才。他曾广游列国,屡以其学千政,可惜久久怀才不 遇,此时获悉范雎失意,连忙赶到相府。如同当年语激秦昭王一样,他扬言:“燕 客蔡泽,为天下雄辩之士,倘能一见秦王,必可夺取范雎相位。”范雎闻知此言, 自然很想见识一番这位口出狂言大语者。于是,他马上召见了蔡泽,傲然问道:“先生有何术竟能夺我相位?”蔡泽不慌不忙地答道:“君侯见识何其晚!众所周 知,君明臣直为举国大福,父慈子孝、夫信妻贞为一家大幸。然而,比干忠正却 不能存于殷,申生孝敬却不能完于晋。原因何在?身与名俱全者,最上;名可旌 而身死者,居中;身存而名辱者,最下。商鞅、吴起、文种诸人,竭力尽忠,功高盖 世,然而却惨遭诛戮,不得身名俱全,甚为可悲。现以君侯而论,声名功绩不如 上述三子,然而禄位贵盛、私家富厚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再看秦王信君侯,又不 如秦孝公信商鞅、楚悼王信吴起、越王勾践信文种。当此之时,尚不知进退之术,我诚恐君祸患深于商鞅等人。君岂不知:天地万物,四时之序,无功者来,成 功者去,这是浅易之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这是天地常数;进退盈 缩,与时变化,这是圣人大道。可惜凡夫俗子,惑于私利,以致昏聩不悟。正如 鸿鹄、犀、象,所居之处本远离险地,但为香饵引诱,终不免于死。书中有言:成 功之下,不可久处。君侯相秦,计不下坐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 以实宜阳;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道,斩断三秦通途,令六国不得合纵;栈道千里 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已得,君之功至极,正当秦国分功之时,却不(3S 思退避,则有商鞅、吴起、文种之祸。君何不让出相印,择贤者而授之。”
蔡泽论人事、谈安危,语语动人,字字惊心。范雎到底是位智者,心有灵犀, 一点即通。于是,他忙奏请昭王,盛费蔡泽之贤,荐其代己为相。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范雎称病进去相位,不久死于其封地应城。
范雎不仅是秦国历史上智谋深远的名相,也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政治谋 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