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24个女儿,可谓人丁兴旺。14个儿子中就有三位嫡子,长子为太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唐高宗),均为长孙皇后所生。
李世民一直觉得,李恪最像自己。吴王李恪文韬武略兼备,性格刚毅坚强,而且“善骑射,有文武之才”,宅心仁厚,自信自律,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但是他的母妃比较尴尬,是前朝隋炀帝的女儿,也就是说李恪是前朝遗留血脉,这样尴尬的身份几乎就注定了他与皇位无缘,毕竟唐朝这时候刚立国三十多年,国内的刚刚稳定下来。一旦这个有前朝血统的皇子上位,那些因为造反上位的大臣们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其次,李世民的皇后只有长孙氏一人,也就是说最有机会上位的,只能是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也就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然而嫡长子李承乾早早就被李世民给玩坏了,好好的太子不重视,反而天天宠爱一个文采出众没什么政治智慧的李泰,太子李承乾本来就因为腿疾心理不健康,后来皇父不重视,最终在侯君集的鼓捣下,想要造反,最终失败了。而嫡次子李泰在李承乾被废太子后,更加蹦跶的欢实,李世民一气之下,把李泰给降级爵位。
太子的位置空虚,这对帝国来说有很大的问题,必须尽快抓紧确立人选。李世民找到了司空长孙无忌,也是他的大舅哥商量人选,李世民在李治和李恪之间犹豫,说出了“吴王类我”,可是长孙无忌为了自己长孙家的久远,还是力劝李世民选择守成的李治,毕竟帝国需要的是稳定。最终李治成了太子,而从这时候开始长孙无忌和李恪的关系就不太妙。
吴王李恪出众的能力,早就让长孙无忌忌惮,后来在高阳公主和驸马房遗爱的谋反案中,被长孙无忌陷害,最终惨死狱中,年仅34岁。
如果当年太宗李世民坚定一点,不受长孙无忌影响,立李恪为太子,大唐的江山就不会被武则天篡去,唐朝就不会这么快衰落。
只能说天妒英才,李恪虽贵为皇子,最终却沦为政治争斗的牺牲品,他的结局,在李世民放弃立他为太子时就已注定了。
李世民的儿子们,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但是,硬要找一个治国能力强,谋略不错,英武果断的人,那只能是吴王李恪了。李治比起李恪,全面落败。李承乾比起李恪,谋略还是比不上。李泰只是文学才华出众,政治能力实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