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比《帝国时代3》以及《国家的崛起》等一众文明进化题材RTS推出更早的游戏(2001年),玩家能跨越12个时代,从石器时代一路肝到纳米时代,连开发团队都开玩笑说这简直是“人类文明模拟器”,游戏的主设计师Rick Goodman同时也是帝国时代的设计者。这就是《地球帝国》(Empire Earth),港台译名也叫做“世纪争霸”,当年游戏上市前,还有一段相当惊艳的CG。
机甲时代的战士
来自2001年的游戏CG,男主角看起来似乎有些眼熟...(当年他还不是州长吧!)
由于真正的帝国3还要等到2005年才出现,因此这款游戏也被民间当成了“帝国3”。今天我们就来回顾这款已被淹没在时间中的游戏。
站在帝国肩膀上的创新者
玩过《地球帝国》的老玩家肯定能一眼认出它的“帝国血统”:农民采集资源、建造奇迹、爆兵推塔的节奏太熟悉了。毕竟设计师Rick Goodman就是《帝国时代1》的核心主创。但当我深入体验后发现,它可不止是复刻:
各种时代的军事单位,从原始人到机甲
英雄单位活了:战场上能召唤拿破仑提升全军攻击力,或是让科研加速。英雄还分战术型(肉盾武士)和战略型(法老召唤天灾),玩法瞬间丰富;
灾难降临战场:见过火山在敌方基地喷发吗?我试过用洪水淹没对手的矿场,比派骑兵拆家爽快多了;
医疗兵救死扶伤:伤兵不用等死,医院和护士能拉回前线残血部队,持久战体验直线上升。
为什么被玩家叫作“帝国3”?
2001年的游戏已经做到可以切换视角
当年《帝国时代2》如日中天,续作却迟迟不来。玩家们发现《地球帝国》时间跨度碾压《帝国时代》(后者仅覆盖1000年),文明数量多达21个,甚至能造飞艇和机甲,直接封它为“精神续作”。不过这个称号后来成了甜蜜的负担——2005年真正的《帝国时代3》发售时,不少人反而吐槽“还没地球帝国有野心”。
与另一款虚假的“帝国3”——《国家的崛起》对比
常有人拿它和同时代发售的《国家的崛起》对比。我双修后发现:两者都玩文明进化,但《地球帝国》更“肝”更自由。《国家的崛起》简化了资源链(城市自动产粮),主打18个时代快节奏推图;而《地球帝国》偏要让你精细调控农田、金矿、石料,一局打两天是常态。
海边村落
可惜这部史诗没能封神。玩得越久,我越感受到它的硬伤:电脑后期各种建筑遍地开花,一局常打6小时以上,朋友甚至有过存档续玩三天的记录;再就是汉化简直笑掉大牙(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的盗版问题):比如靶场被翻译为“箭术山脉”,谢尔曼坦克则被翻译为“谢尔曼桶”...
喜闻乐见的未来战机轰炸原始人
如今重温这部作品,我依然会被它的野心震撼。操控马其顿方阵冲锋时,耳机里宏大的配乐让人汗毛倒立;切换到未来纪元,看着机甲群掠过核战废土,又仿佛置身科幻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