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好玩的扑克牌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乐此不疲的认识历代帝王及贤臣,还能减少电子产品对孩子的伤害,你想玩吗?
相信很多七八十年代的人都会几种扑克牌的玩法,因为那时我们能玩的东西实在太少,扑克牌也就陪着我们度过了很多难忘的美好时光。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几乎到处都能看到玩扑克牌的身影,无论是大人还是儿童。
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这项曾经陪伴一代人简单又好玩的游戏,被各类玩具所替代,00后的孩子或许已经没有几个会玩那时我们玩过的扑克牌了,自然也很难感受到我们曾经扑克牌获得的快乐。
为了不留遗憾,所以在这个超长的假期,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给孩子,教他玩最简单的“跑得快”,也有人叫“必打必炸”,只是我和孩子的玩法和过去有了本质的区别,也多了些学习的功能。
简单介绍下“跑得快”的玩法。每副扑克牌有54张:2个王加A~K各4张,取出2个王不用,标准是四人玩,按顺序一张一张摸牌,每人13张。摸到两张相同的叫对子,可以碰;摸到三张或四张相同叫炸*,可以炸别人的碰;如果一个对子或炸都没有摸到,也就是A~K一张不落的全摸齐了,则可以洗牌重来。2最大,其次A-K-Q-J,3最小,其余依次大小,只要手里有大过前面一位出的牌,就必须出,否则就要罚牌。
出最后的牌没人打得过时,就把牌收起来,成为自己的“战利品”,然后再出一张牌,直到所有的牌出完,轻点自己的“战利品”,和摸到的牌数13张相同,则为不输不赢。多几张或少几张,则为对应的输赢张数。赢家的打输家手掌心,输家接受挨打,但下一局可以先摸牌,第一个出牌。
以上基本的普通玩法,简单易懂,一学就会。但人数不足四人时,就需要边摸边数,我和孩子玩的时候呢,还加了点“佐料”,因为我们家的扑克是旅游时买回的有帝王将相和贤臣的,这对孩子学习历史朝代,了解古圣先贤可是非常有帮助的。
自然不能按最普通的玩法浪费了,于是就把默默无声摸牌,变成了张张汇报,不说数字大小,就说摸到的是哪个朝代的帝王名字叫什么,或者什么臣叫什么。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出牌时候亦同,不说数字。
这样一盘很快玩完,孩子很快就能清点自己的“战利品”,赢了孩子很开心,输了也不沮丧。并且他记得了很多牌对应的任务,每当我汇报摸到“溥仪或李鸿章”时,他就说我有“2”了,有大牌了,并以此为乐。
当不想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时,便邀请他来几盘,或者他自己觉得无趣时就邀请我来几盘,慢慢的他也发现“跑得快”也不能随便出牌,否则好牌也可能被打烂,输成“光胴胴”。玩帝王这副有点腻了,不想玩了,就换成大臣那副,总之,新鲜感不会丢。
从回成都开始教他,到现在半个多月,孩子依然保持着持续的兴趣,当然有时他也不想报名,我也告诉他这是规则,也是我会陪他玩的最低底线,现在孩子想玩则主动告诉我要汇报帝王将相的名号了。
另外就是,这些帝王将相的名字很多不是常用字,孩子不认识,有的甚至大人也不认识,这个时候就会查找正确的读音,以免孩子读错了难以纠正。这样孩子的识字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升。
每天和孩子玩几把,花的时间不多,却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很多古代的王臣将相,何乐而不为呢?而且我们还常常把打手掌心变成了拥抱个亲吻,亲子关系也随之增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