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摩托车不能满足人们对交通出行的需求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道路上跑的只有红旗、上海轿等单一品牌,能坐上车的人基本等同于有资格坐飞机的人,坐车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大家各显神通搞车。
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提出后,1983年开始,北汽与美国合资出了北京吉普,上汽与大众出了桑塔纳,广汽与雪铁龙出了标致。由于配套企业没有,只能全进口组装,产量上不来,车价奇高,所谓屁股底下一座楼。
以市场换技术看来是失败的,丢了市场但并没有换来技术,下次再聊。
早期奔驰车
于是就出现了大量走私汽车现象。
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和关税壁垒等原因,九十年代出现了现象级的走私热潮。山东半岛、广东、海南等地为最,走私主体是有组织的,走私物品小到三五香烟、黄金首饰,大到汽车都有,走私成为快速发展的不二选择。
基本和赖昌星在走私汽油的同时,汽车走私也是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有的用登陆艇走私,比海关辑私手段还先进。在中越边界积压了大面积的车辆择机入境。走私车多来自韩国的现代日本的丰田子弹头和美国的别克,有新车也有二手车 。
国家组织执法部门查处走私车。我们就查过过境的北方一武装单位从海南开回的走私车,美国加州的牌照还放在后备箱里。因为对这些车只要处罚后就可以上牌,又滋生出专门倒卖走私车的营生。国家费了很大力气,查处了赖昌星这样的大案,走私才被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