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长城也不是一天堆砌的,而博士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顺利攻读的。
在美国,博士叫A Doctor of Philosophy degree, 简称Ph.D.,是世界最高学位。那么,都是什么样的人选择读博?
有些人读博是为了给自己拼一个较高的起点,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有些人一出生就是别人的终点,读博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有些人是为了实现科研追求而读博,探索人类科学,为此可以奉献一生……
笔者以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既然选择了读博,那么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杆秤,也就是明确一个大方向,了解博士期间最重要的是什么。
针对这个话题,如果你想靠读博拼一个好的未来,那么以下五点,是笔者想谈的。
其实这里的“憋大招”包含了几个不同的维度,而且要有一个前提。前提是一定要铆足劲儿达到毕业的要求,出文章出成果要符合毕业规定,不要钻进了死胡同,要尊重规则。
下面来谈谈“憋大招”,第一层维度是要正确把握国家、高校的形势政策,在读博期间尽力产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文章要有冲行业内权威期刊的目标,包括SCI期刊,也不要忽视中文EI期刊,增强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影响力,切忌总想着去发灌水文章,重数量而轻质量,本末倒置。
关于“憋大招”的第二个维度,笔者简单讲个小故事,您就明白了。笔者有两位师兄师姐,第一位师姐在读博4年期间,就钻研了一个课题,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直接将她送进了某知名高校任教;第二位师兄,博士读了6年,马上要达到读博的最高年限了,在第六年,文章发表在了Nature。要想“憋大招”,要心无旁骛,坐得住冷板凳,不要抱着浅尝辄止的心态,这也是一笔重要的能力和财富。
笔者认为,博士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2020年博士研究生第二次扩招,面对因扩招而在后续几年产生的就业竞争压力,方向要大于努力。问一下自己,我希望我博士毕业以后,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路线?
首先,要在博士期间,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客观、细致的剖析: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目前所做的科研,跟我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有多少关联性?我的科研能力能否是我未来职业目标的闪光点等等。科研很重要,但是在科研之余也要重点考虑下未来的工作领域和大致的方向,然后及时研究相关领域的就业和招聘政策,早做打算。
1. 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今年,985、211已经基本完成“申请—考核”制改革,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改革之下,导师就是你的上帝,导师对你有200%的掌控权,要老老实实听导师的,哪怕毫无尊严。
其实,这有点儿危言耸听了。博士和导师的关系是双向的,也是合作伙伴,一方面导师不知道很多事儿包括你的工作方式、你的研究进展,重视锻炼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保持一颗开放、合作的心态,与导师有水平地对话,你才能去跟导师有一个良好的沟通,他(她)才能更好地帮助你。
2. 好好学习英语
学好英语,也是博士良好沟通能力的一部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未来出国,这也是必备项。
这里的独立,不是单纯的和父母分开独立生活,也不是单纯的经济独立,而是建立自己独立思考人生的能力,并且形成稳定强大的人格。
读到博士这个层次,不仅要具备创造原创理论的能力,同样也要具备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能够对一个问题抛开其他人的影响,独立思考,并且自己为自己做出重大决策。
这个是很难的。小时候,我们习惯了从老师那里得到标准(正确)答案,一旦脱离了意见指导,在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下,读博往往是异常痛苦的。比如对自己做的课题没什么想法,不知如何去发现研究的关键点,不知如何阅读文献寻找答案,不知如何辩证地评判他人的工作等等。所以,读博期间,一定要通过反复训练,来培养自己心智上的独立和自由。
这一点又要回到第三部分的第二条:好好学英语,尽早准备雅思托福,争取到国外留学/访学/交流的机会。虽然现在国内无论是进入高校还是申请博后,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但是实际上,海外经历是加分项。
如果你出国访学1年及以上,现实的好处如下:
1. 很多高校招聘都要求有海外经历,至少一年以上。
2. 如果是在上海,出国交流一年,硕士及以上学历可以落户。
当然,如果因为出国而打断或顺延了发文章或申专利,那就不是必选项了。
博士期间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期,要常怀科研之情,心存敬畏之心,坚持理想。要记住,人生路长,博士阶段也不过是一小段人生经历而已。我们要经历的事情还有很多,凡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别因为一两件挫折就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