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常只知道三高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渐渐浮出水面,成为第四高。
大部分高尿酸血症是不明原因的,可能与患者肥胖、运动少、饮食不当有一定的关系。少部分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可以找到明确的原因的。
有些高尿酸血症是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所导致,有些血尿酸升高,与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相关。
相信大家对于玉米这种食物应该是非常了解的,作为一种粗粮玉米的吃法有很多。但是有一些人说尿酸升高不能吃玉米,那么吃玉米对尿酸有影响吗?一起了解一下。
01你对尿酸知多少?
【尿酸是什么?】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弱酸性物质,在体内主要经过肾脏通过尿液排出。通常,嘌呤在肝脏氧化代谢后才变成尿酸,再由肾脏和肠道排出。
基本上,嘌呤的生产量和排泄量大约相等。尿酸一般是通过正常的肾脏可以排出体外,但是出现尿酸升高的情况,由于嘌呤类的食物的代谢产生,或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多。
因此,造成尿酸增高的现象,治疗高尿酸需要减少尿酸的来源,减少嘌呤类食物的应用。应用药物促进尿酸的排泄治疗。
【尿酸正常值】
血尿酸正常值,男女并不相同。正常男性为150-380umol/L,女性为100-300umol/L,女性较男性低,但女性在更年期后与男性接近。
由于血尿酸存在较大波动,所以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测定。如果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血尿酸大于420umol/L,或绝经前女性大于350umol/L,就可以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尿酸偏高的危害】
1.肾脏功能下降
尿酸的排放一般需要通过肾脏,如果人体的肾脏功能的代谢能力下降,会对肾脏的功能造成一定的负担。
最后累积在肾脏,严重的话有可能会引起慢性肾炎的形成。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肾积水的发生。
2.导致痛风发生
只要有痛风病,那么患者的血尿酸肯定是偏高的。因此,如果尿酸偏高一直得不到改善,最后就可导致痛风病发生。
当患者因为尿酸高而导致痛风发作时,会让患者出现关节麻木、疼痛剧烈的现象。同时,病变关节处还会有肿胀,皮肤发热,发红的不适症状。
3.诱发糖尿病
高尿酸,是一种代谢类疾病,糖尿病也是代谢类疾病,尿酸升高就会诱发糖尿病。美国一项研究,发现血液尿酸水平每增加60 μmol/ L,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18%。
4.引发高血压
当尿酸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给血压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出现高血压的问题。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及时处理高尿酸的问题,以免引发高血压的并发症。
02玉米营养价值:
玉米性平味甘,具有开胃健脾、除湿利尿的功效,在临床上应用于腹泻、消化不良、水肿。
因为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胡萝卜素、黄体素、磷、镁、钾、锌等矿物质,所以对身体的调理有非常大的益处。
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很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润肠通便,治疗便秘。还能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调解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并使皮下组织丰润,使皮肤光泽有弹性,延缓衰老。
玉米的胚芽和花粉里含有大量维生素E,它可促进细胞分裂、增强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并使皮下组织丰润,皮肤细胞富有弹性和光泽,防止皮肤病变。
03尿酸偏高的人,吃玉米会有哪些影响?
吃玉米不会影响尿酸的水平。玉米以及其它的谷物都属于低嘌呤类食品,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正常食用。
尿酸高主要是由于嘌呤代谢以后,产物过多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所以在饮食上主要是要限制高嘌呤的食物。而玉米并不属于高嘌呤的食物。
像玉米、白米饭、面食等,这些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并不会提供嘌呤,所以尿酸高的患者可以吃玉米。
除了玉米等谷物以外,水果、蔬菜、鸡蛋、牛奶以及奶制品都属于低嘌呤类饮食,高尿酸或者是痛风患者都可以正常食用。
而且玉米须还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尿酸高的患者以玉米须煮水以后饮用,也可以辅助降低尿酸水平。
04可以经常食用吗?建议早了解
玉米当中的嘌呤含量并不高,因此高尿酸患者适量吃点玉米,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
毕竟再好的东西都有两面性,就算是吃玉米的好处再多。如果吃多了或者是不懂得控制摄入量的话,可能也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影响各部位功能运转。
因此,无论是高尿酸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吃玉米的时候都应该控制摄入量,不要贪嘴。
05延伸:尿酸偏高要注意什么?
注意饮食控制,要低蛋白、低脂肪饮食,因为高脂饮食会造成尿酸偏高。高蛋白质饮食,特别是含嘌呤较高的饮食,最容易引起尿酸偏高。
建议平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多饮用碳水化合物,来促进尿酸的排出。要多喝水,每天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及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每天早晨起来或者傍晚应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多做一些健身运动或者跑步。只有运动和饮食结合起来,才能使病症得到有效控制。
如果尿酸偏高,仍然用饮食方法不能降低,建议使用一些药物进行降尿酸,碱化尿液治疗,防止发生痛风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石。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两大类,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呤醇或者菲普司他等,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