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手下的谋士并非计谋不足,或者他们本身的才能有问题,而是他们把自己的位置与袁绍的位置弄颠倒了。
沮授在袁绍与曹操作战之时,认为袁绍与曹操的战争是持久战,应该慢慢消耗曹操的粮草,这样曹操就会不战自退。诚然,这是个好计策,客观的分析了当时袁绍与曹操双方各自的优劣势,但却没有对袁绍当时急于求成的心理做出正确的预估。所以,袁绍曾经将沮授囚禁起来。
什么是谋士,谋士的作用应该是在主公有需要的时候,帮助主公出谋划策,克敌制胜,挽回损失和保护现有的成果。
而沮授的做法就给人一点喧宾夺主的感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主公有需要的时候站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承担相应的责任。就事论事,换成任何一个领导,估计都不会喜欢这样的谋臣。
袁绍兵败后,沮授被曹操所擒,誓死不降曹操,让曹操脸面无光,所以被杀,正应了曹操那句至理名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关于作者问题之中所说"沮授能力不下于诸葛、鲁肃"所指的历史事件对比应该如下: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27岁的诸葛亮出山,问以一统天下之计,诸葛亮以《隆中对》作答。
公元200年,鲁肃在于孙权和榻对饮时,给东吴所提的治国方针。因其是在榻上进行的对话,所以称之为《榻上策》。
公元191年,沮授归袁绍,并进献计策,这就是沮授的《冀州对》。
从时间的对比上看,沮授的《冀州对》时间最早;从三个计策内容的对比上看,《冀州对》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提出的观点,影响深远。不难从《冀州对》看出沮授身为一等谋士的能力和眼光所在。
袁绍部分听取了沮授的计策,剿灭了黑山贼,并消灭公孙瓒,占据了当时的河北四洲,并招揽天下的英雄豪杰,军势浩荡一时。
但是《冀州对》中所提到的重要一点,即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无法做到。
沮授的计策是非常正确而且重要的,如果袁绍能在个人性格加以改进,听取手下谋士的意见,那么击败曹操真的只是时间问题。
以沮授的聪明才智,在那个乱世要活命可谓是易如反掌。但求仁者得仁,虽然不被袁绍所喜,但沮授身为臣子的忠心依旧被我们所钦佩。
官渡袁绍兵败之后,沮授被曹操所擒,曹操对沮授不可谓不客气,甚至说"是袁绍这个人刚腹自用,不听取你的计策才导致了我能赢得这场战争。"希望沮授能够投降协助曹操统一乱世。
沮授的回答很简洁,一共只有四个字"但求速死"。从这四个字我们可以看出沮授的心灰意冷,为人臣子的无奈在那一刻被沮授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沮授的智谋,是能够看得到未来的。未来的袁绍注定了败亡,袁家分裂的苗头也已经出现了,自己已经把所有的资本全部押在了袁绍身上。既然看不到未来,不如速死,还能博个好名声,也为当时还在袁绍势力范围内的家人留下了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