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同一事项订立两份以上的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
对外的一份并不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而是一份欺骗政府、逃避税收的幌子。
买卖双方为达到避税或其他非法目的,向有关部门登记纳税时用一张合同,这种合同一般交易额较小,这样就可以降低合同标的,报低价格少纳税,这份合同就是“阳合同”;
而对内的一份才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双方接下来在交易中约定作出的实际行为,这份合同的形式往往不拘泥于书面形式,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法律效力极其微弱的合同了,是不是书面其实已经无所谓。而这份实际支付交易金额并实际履行的合同,就是“阴合同”。
“阴阳合同”不仅会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不方便国家展开税收工作,而且不便于市场资金流通,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动摇社会对诚信经营、履行约定,依法纳税的观念。
同时,看似买卖双方签订“阴阳合同”后,双方都少缴纳了税金,收益有所增长。但由于这类合同大多都存在未经登记、不规范、约定不明确甚至只是口头约定的情况,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阴合同履不履行完全看对方自觉,这样会给合同当事人带来不小的法律风险。
如果单从法律效力的层次分析,因为合同的生效要件注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所以一般“阴阳合同”中的“阳合同”因并非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而不会发生法律效力;而“阴合同”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那可以认定为有效合同,只要其内容合法,那同样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然而,如果利用“阴阳合同”明显是为了违法目的,是为了实施违法行为,或者以合法的形式掩盖违法的目的,则伪装的“阳合同”不仅会失去法律效力,被伪装的“阴合同”也会因为违法而自始无效。此时阴阳合同不仅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当事人若因此阴阳合同有所损失的,也无法寻求法律的救济,只是自找苦吃。
关于阴阳合同,不仅是得不到法律保障的风险,法律也会予以适时的惩罚。
由于买卖双方签订“阴阳合同”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国税收的管理规定,有关部门查实后,如果数额较小,次数较少,属于一般偷税行为,行政机关有权给予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偷税数额较大、次数较多,则可能构成犯罪。
所以,笔者认为大家还是要诚信经营,不要签署阴阳合同,有时候你以为是捡了便宜,但这种非法手段得来的利益,早就在暗中就标好了价码。